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618995
  • 博文数量: 268
  • 博客积分: 8708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376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4-06 15:5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68)

文章存档

2014年(1)

2013年(15)

2012年(23)

2011年(60)

2010年(51)

2009年(12)

2008年(59)

2007年(47)

分类: 项目管理

2008-09-23 17:27:36

结构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开展需求分析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一般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演义分析法来定义系统的需求,即先把分析对象抽象成一个系统,然后自顶向下的逐层分解,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简单的、能够清楚地被理解和表达的若干个子系统,如图1(逐层分解的数据流程图)所示。这样就可以分别理解系统的每个细节、前后顺序和相互关系,找出各部分之间的数据接口。在结构化分析方法所采用的工具有数据流程图(DFD)、数据字典(DD)、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判定表等。

  结构化分析的核心是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以图形的方式表达在问题中信息的变换和传递过程。它把系统看成是由数据流联系的各种概念的组合,用分解及抽象手段来控制需求分析的复杂性,采用分层的数据流程图来表示一个复杂的系统。
  数据流程图中有以下几种主要元素:
  →:数据流。箭头的始点和终点分别代表数据流的源和目标。
  □:数据源(终点)。代表系统之外的实体,可以是人、物或其他软件系统。
  ○: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加工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它接收一定的数据输入,对其进行处理,并产生输出。
  〓:数据存储。表示信息的静态存储,可以代表文件、文件的一部分、数据库的元素等。

  以某公司的营销系统为例,采购部门每天需要按照销售部门提供的定货单向供应商采购货物。每种货物的数量都存放在货物库存库中,销售和采购要求每种货物数量发生的变化能够在此数据存储中及时被反映出来。而资金的汇总、核对等工作由其会计部门处理。这样,系统数据流图的顶层结构如图2(营销系统顶层数据流图)所示。在顶层数据流图的基础上,对销售、采购及会计三个加工再进行逐步分解,可形成第二层数据流图。

阅读(3431) | 评论(1) | 转发(0) |
0

上一篇:鸵鸟心态与温水青蛙

下一篇:设计模式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09-05-30 10:16: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