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84557
  • 博文数量: 110
  • 博客积分: 10068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50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4-25 11:2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10)

文章存档

2011年(4)

2010年(5)

2009年(73)

2008年(28)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09-05-19 10:56:14

转载自通信产业报 舒杰

“也许有一天,运营商需要向Google们租用服务器。”一位业内人士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打趣道。但是,更多的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示,如果理性地分析云计算市场未来格局,就会发现伴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运营商的核心地位将会不再稳固。

也许未来影响我们通信生活的巨头将不仅仅是移动、联通或者电信的机房,还有更为遥远的Google、微软或者IBM。

  

超级市场与超级Operater

当运营商与设备厂商们爆炒的“统一通信”热度犹烈的情况下,却发现未来可能已经被云计算一统天下。

“从某种程度而言,未来运营商提供的将是运算能力而不是既有线路。”伴随着终端的傻瓜化、网络的融合以及网络的无处不在,在云计算市场环境下运营商的作用将类似于今天的CPU。无论是个人还是大型企业,只要是使用云计算提供商的网络服务的研发人员都可以在其基础架构上进行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交付,而无需事先配置软件和服务器。

云计算已经影响到IT行业的各个领域。

首先,以PC为中心的计算将转向以互联网为中心的计算。互联网将变得无处不在,不仅仅在PC上出现,也将在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终端上出现。

其次,以PC为中心的应用和软件将转向以互联网为中心的SaaS。SaaS将无处不在,不仅仅在PC上可以使用服务,而且可以在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终端上使用服务。

再有,以硬件和软件为驱动力的商业模式,也将过渡到以HaaS(硬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为驱动力的商业模式。

IT行业逐渐从以桌面计算过渡到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云计算,IT服务业也将转向云服务。现有的IT软件和硬件产业将不得不追随这个趋势,并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依靠建立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云服务模式赢得利润。拥有云计算中心的公司将变成云计算的虚拟超市,通过互联网提供云计算服务所需的应用和计算能力,而其他不在云计算平台的IT软件和服务将会逐渐式微,并最终消失。

因此,如同运营商的规模效应所产生的自然垄断,在云计算的助推下,可能会产生真正能够运营一切的超级运营商。

这是真正的产业链初始一环。

因此,众多巨头扎堆云计算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云计算服务对各厂商原有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向互联网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仅仅在2008年,有超过37万人次的研发人员正在使用亚马逊网络服务。如今,亚马逊已拥有诸如纽约时报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等大型客户。从GoogleApps到AppEngine再到Chrome浏览器,从独立研发到与IBM不断深化合作,从个人市场到企业市场,Google的云计算布局已经逐渐明朗,并带有明显的进攻性,未来值得关注。而微软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20个顶尖水准的数据中心,即“云计算中心”,每个中心预计耗资10亿美元。

“从长远而言,中国运营商的服务也必然会过渡到以云计算为核心,虽然这个时间长短还不确定。”UCWEB(优视动景)执行董事、产品总裁何小鹏表示。

  

轴心之争

实际上设备商已经展现了他们控制市场的某些力量,据记者得到的数据,诺基亚旗下的站点“ovi”已经与移动梦网不相上下,而苹果的iTunes更是是成为其主要赢利所在。“在此之前没有人会想到设备商能够与运营商平起平坐。”何小鹏表示。

云计算的应用正在使这种服务化趋势以更迅猛的方式蔓延。

毋庸置疑,同之前的任何一项通用服务一样,控制云计算市场的轴心将会有激烈的竞争。

“各种云计算服务会有不同的服务形态,但是他们的起点都是云计算服务中心,终点则是面向客户的业务终端。”在何小鹏看来,对终端的争夺将是云计算市场的重要战役。但是,巨头的目光却不仅仅局限于此。

在云计算时代,开发商能够比以前更多地使用自己选择的工具和框架。用户也有新的选择,不是Mac机与PC机、Unix与x86、Java与.Net、Linux与Windows之间的选择,而是大量的服务提供商的云计算生态系统之间的选择。这些服务捆绑得越好,就越能吸引用户和提高用户的忠诚度,这种对用户的吸引和绑定来自于服务交付的包装和执行。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规则,在竞争中获胜的云计算模式能够以简单的和成本低的方式向企业IT部门提供高性能的“首选的云计算模式”。这种首选的云计算将吸引大量的服务开发商,推动这种模式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同时,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云计算模式将获得最好的在线广告收入。

而在IDC看来,云计算运营商是目前国内云计算产业链中最薄弱的一环。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政府及其下属的企事业单位是国内云计算运营的主体,主要面对公共计算领域。这种由政府机构主导的运营模式将在云计算业务发展的初期成为主要模式,但是还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该业务的运营中去。IDC高级分析师周震刚认为,国内更多类型的云计算运营商的发展,将会成为推动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电信运营商具有成为云计算运营商的潜力,他们拥有大型的数据中心。这种对计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将成为这些企业的新赢利点。

“就中国的国情而言,运营商的在云计算领域的起步可能并不晚。”何小鹏表示。


蚕食运营商

尽管今天云计算的舞台上依旧是Google、微软,但是运营商的身影已经在“后台”远远闪现。

尽管HaaS、SaaS和云计算首先发生在IT领域,但其对传统通信领域的影响也正在开始。

“从某种程度而言,云计算会将目前正在进行的统一通信的进度提升许多。”上述人士表示。而在他看来,上述趋势的另一层含义将是运营商与通信之间不再有必然的联系。

虽然,通信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并没有完全到来,但传统通信领域产业的利润正逐渐向IT领域转移。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传统的围墙花园(walledgarden)逐渐有越来越多的“客人”侵入,这些客人带来的并非传统的语音增值业务,而是一种和电信无关的业务或者服务,他们所需的仅仅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无线连接,也就是说电信运营商逐渐沦落为无线宽带的“通道”提供商,而这些增值业务的大部分利润被这些“客人”拿走。

即便是运营商引以为傲的所谓“电信级服务”,也开始被IT服务商作为服务砝码。2008年10月,亚马逊的云服务增加了对微软WindowsServer和SQLServerβ版的支持,并推出了一项新的EC2SLA(ServiceLevelAgree-ment)协议,该协议条款担保云服务的可靠性至少在99.95%以上,如果服务低于这个阈值,客户可以索赔并有资格先使用后支付。

随着iPhone和Google手机G1的出现,互联网向传统通信领域扩展的脚步,而云计算的出现则将这一速率提升到“光速”。在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渗透的过程中,移动运营商正遭遇巨大的威胁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如何把握这个机遇是每个移动运营商面对的问题,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上盈利是移动运营商必须要考虑的,否则他们只会沦为“管道”。

其实,电信运营商尤其是移动运营商与其让其他行业介入,不如自己提供云计算服务。因此,他们需要自己的SaaS、HaaS和云计算平台。具体来说,现在是电信业考虑自己的KindleStore、iTunes的时候了。

2008年9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鲁向东在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特别提到:“在产业融合中,中国移动的定位是作为数字内容的整合者、编辑者和分发者,手机的多媒体化,使得我们应该成为信息的整合者。”由于运营商拥有数量巨大的客户基础和营销渠道,运营商可能能够同时占据云计算的起点与终点,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但是云计算的竞争仍然刚刚开始,我们将在未来几年看到主要厂商之间的竞争产生结盟与对抗。


阅读(101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