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业界
2015-05-12 14:23:28
测试工作应包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发现问题以测试人员为主开发人员为辅,分析问题开发测试共同完成,解决问题以开发人员为主测试人员为辅。
对未发生问题能充分预知风险并准备应对方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零缺陷。
在做计划时会用到许许多多辅助分析的理论方法...
敏捷团队的领导者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人格魅力;“快速学习”尤为重要。
当专业能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需要从广度转为深度,即要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做深做强,切勿变成杂而不精。
最常用的是路径法、场景法,以组合测试、探索性测试作为辅助。路径法主要用来做测试需求分析,关注的是节点;场景法主要用来做测试设计,关注的是路径;组合测试主要用来对规则性的用例进行筛选,减少测试用例数量;探索性测试主要用于交叉测试或测试大扫除之类的测试活动。
现在业内有两种测试理念很流行,一种是基于模型测试(MBT),一种是云测试。笔者以为这两种测试方式一定是未来测试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测试人员最核心的技能仍是在测试设计上,像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建模等等都属于基础技能的范畴。
测试模式有V模型、X模型、H模型、前置模型,淘宝还提出了SPR模型以及最近正在探索的CCI模型,哪种更好?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测试工具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每年国际上会评选年度最佳测试工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下,这算是测试工具的风向标。多试用不同种类的测试工具并研究其原理,如果能对其进行改进,那么恭喜,离专家又进了一步。
以下是能力渐进提升的阶梯目录:
基础:前文所说的基础技能必需掌握,推荐Java+Oracle+Uml组合。掌握程度一般不用太深,测试工具开发职位的除外。特别注明,Junit是一定要掌握的。市面上书籍很多,笔者推荐《Java编程思想》、《Oracle9i参考手册》、《UML精粹》。
专业:前文所说的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必需掌握。其中对于测试工具,如果开源则尽可能阅读源码。推荐书籍《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测试艺术》、《软件测试》。
实战:前文所说的测试模式必需掌握。至少全程参与二十次项目,至少参与两次50人以上规模的项目,至少编写测试用例10000个,至少发现缺陷5000个,至少编写测试脚本20000行,至少担任过三次测试负责人,所有产品发布后遗漏缺陷总数小于50个并呈收敛趋势。推荐书籍《设计模式》、《人月神话》、《软件测试经验与教训》。
沉淀:深入了解质量控制原理,对功能性(含安全)、效率、易用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可靠性等质量特性均有实际测试经验。推荐书籍《质量无泪》、《质量免费》、《ISO9126》等所有软件质量相关国标。
领域:选取一至两门测试技术作为长期研究的方向,中途可适当调整,这里说的长期指的是五年、十年及以上,在这个层次重点是要做到专精。推荐方向“云测试”、 “基于模型测试”。
专家: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笔者不是专家,因此不敢臆测到达此层次后应该做些什么以及怎么做,但“P/NP问题”是笔者一直有兴趣并持续关注的,也是很多科研工作者选取的研究课题,在此郑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