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44792
  • 博文数量: 24
  • 博客积分: 2035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3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5-15 07:3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4)

文章存档

2008年(24)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8-04-08 13:17:34

Linuxinitrd技术是一个非常普遍使用的机制,linux2.6内核的initrd的文件格式由原来的文件系统镜像文件转变成了cpio格式,变化不仅反映在文件格式上,linux内核对这两种格式的initrd的处理有着截然的不同。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initrd技术,然后分别介绍了Linux2.4内核和2.6内核的initrd的处理流程。最后通过对Linux2.6内核的initrd处理部分代码的分析,使读者可以对initrd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的阅读本文,要求读者对LinuxVFS以及initrd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什么是initrd

    initrd的英文含义是boot loader initialized RAM disk,就是由boot loader初始化的内存盘。linux内核启动前,boot loader会将存储介质中的initrd文件加载到内存,内核启动时会在访问真正的根文件系统前访问该内存中的initrd文件系统

    在boot loader配置了initrd的情况下,内核启动被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执行initrd文件系统中的"某个文件",完成加载驱动模块等任务;第二阶段才会执行真正的根文件系统中的/sbin/init进程。这里提到的"某个文件"Linux2.6内核会同以前版本内核的不同,所以这里暂时使用了"某个文件"这个称呼,后面会详细讲到。

    第一阶段启动的目的是为第二阶段的启动扫清一切障爱,最主要的是加载根文件系统存储介质的驱动模块。我们知道根文件系统可以存储在包IDESCSIUSB在内的多种介质上,如果将这些设备的驱动都编译进内核,可以想象内核会多么庞大、臃肿。

    initrd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四种:

    1. linux发行版的必备部件

    linux 发行版必须适应各种不同的硬件架构,将所有的驱动编译进内核是不现实的,initrd 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Linux发行版在内核中只编译了基本的硬件驱动,在安装过程中通过检测系统硬件,生成包含安装系统硬件驱动的initrd,无非是一种即可行又灵活的解决方案。

    2. livecd的必备部件

    同linux发行版相比,livecd可能会面对更加复杂的硬件环境,所以也必须使用initrd

    3. 制作Linux usb启动盘必须使用initrd

    usb设备是启动比较慢的设备,从驱动加载到设备真正可用大概需要几秒钟时间。如果将usb驱动编译进内核,内核通常不能成功访问usb设备中的文件系统。因为在内核访问usb设备时,usb设备通常没有初始化完毕。所以常规的做法是,在initrd中加载usb驱动,然后休眠几秒中,等待usb设备初始化完毕后再挂载usb设备中的文件系统

    4. linuxrc脚本中可以很方便地启用个性化bootsplash

Linux2.4内核对initrd的处理流程

    为了使读者清晰的了解Linux2.6内核initrd机制的变化,在重点介绍Linux2.6内核initrd之前,先对linux2.4内核的initrd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Linux2.4内核的initrd的格式是文件系统镜像文件,本文将其称为image-initrd,以区别后面介绍linux2.6内核的cpio格式的initrdlinux2.4内核对initrd的处理流程如下:

    1. boot loader把内核以及/dev/initrd的内容加载到内存,/dev/initrd是由boot loader初始化的设备,存储着initrd

    2. 在内核初始化过程中,内核把/dev/initrd设备的内容解压缩并拷贝到/dev/ram0设备上。

    3. 内核以可读写的方式把/dev/ram0设备挂载为原始的根文件系统

    4. 如果/dev/ram0被指定为真正的根文件系统,那么内核跳至最后一步正常启动。

    5. 执行initrd上的/linuxrc文件,linuxrc通常是一个脚本文件,负责加载内核访问根文件系统必须的驱动,以及加载根文件系统。

    6. /linuxrc执行完毕,真正的根文件系统被挂载。

    7. 如果真正的根文件系统存在/initrd目录,那么/dev/ram0将从/移动到/initrd。否则如果/initrd目录不存在,/dev/ram0将被卸载。

    8. 在真正的根文件系统上进行正常启动过程,执行/sbin/initlinux2.4内核的initrd 的执行是作为内核启动的一个中间阶段,也就是说initrd/linuxrc执行以后,内核会继续执行初始化代码,我们后面会看到这是linux2.4内核同2.6内核的initrd处理流程的一个显著区别

Linux2.6内核对initrd的处理流程

    linux2.6内核支持两种格式的initrd,一种是前面第2部分介绍的linux2.4内核那种传统格式的文件系统镜像-image-initrd,它的制作方法同Linux2.4内核的initrd一样,其核心文件就是/linuxrc。另外一种格式的initrdcpio格式的,这种格式的initrdlinux2.5起开始引入,使用cpio工具生成,其核心文件不再是/linuxrc,而是/init,本文将这种initrd称为 cpio-initrd。尽管linux2.6内核对cpio-initrdimage-initrd这两种格式的initrd均支持,但对其处理流程有着显著的区别,下面分别介绍linux2.6内核对这两种initrd的处理流程。

的处理流程

    1 boot loader把内核以及initrd文件加载到内存的特定位置。

    2 内核判断initrd的文件格式,如果是cpio格式。

    3 initrd的内容释放到rootfs中。

    4 执行initrd中的/init文件,执行到这一点,内核的工作全部结束,完全交给/init文件处理

    image-initrd的处理流程

    1 boot loader把内核以及initrd文件加载到内存的特定位置。

    2 内核判断initrd的文件格式,如果不是cpio格式,将其作为image-initrd处理。

    3 内核将initrd的内容保存在rootfs下的/initrd.image文件中。

    4 内核将/initrd.image的内容读入/dev/ram0设备中,也就是读入了一个内存盘中。

    5 接着内核以可读写的方式把/dev/ram0设备挂载为原始的根文件系统。

    6 如果/dev/ram0被指定为真正的根文件系统,那么内核跳至最后一步正常启动。

    7 执行initrd上的/linuxrc文件,linuxrc通常是一个脚本文件,负责加载内核访问根文件系统必须的驱动,以及加载根文件系统。

    8 /linuxrc执行完毕,常规根文件系统被挂载

    9 如果常规根文件系统存在/initrd目录,那么/dev/ram0将从/移动到/initrd。否则如果/initrd目录不存在,/dev/ram0将被卸载。

    10 在常规根文件系统上进行正常启动过程,执行/sbin/init

    通过上面的流程介绍可知,Linux2.6内核对image-initrd的处理流程同linux2.4内核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变化,cpio-initrd的处理流程相比于image-initrd的处理流程却有很大的区别,流程非常简单,在后面的源代码分析中,读者更能体会到处理的 简捷。

cpio-initrdimage-initrd的区别与优势

    没有找到正式的关于cpio-initrdimage-initrd对比的文献,根据笔者的使用体验以及内核代码的分析,总结出如下三方面的区别,这些区别也正是cpio-initrd的优势所在:

的制作方法更加简单

    cpio-initrd的制作非常简单,通过两个命令就可以完成整个制作过程

        #假设当前目录位于准备好的initrd文件系统的根目录下
        bash# find . | cpio -c -o > ../initrd.img
        bash# gzip ../initrd.img

    而传统initrd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需要如下六个步骤

        #假设当前目录位于准备好的initrd文件系统的根目录下
        bash# dd if=/dev/zero of=../initrd.img bs=512k count=5
        bash# mkfs.ext2 -F -m0 ../initrd.img
        bash# mount -t ext2 -o loop ../initrd.img  /mnt
        bash# cp -r  * /mnt
        bash# umount /mnt
        bash# gzip -9 ../initrd.img

     本文不对上面命令的含义作细节的解释,因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linux内核对initrd的处理,对上面命令不理解的读者可以参考相关文档。

的内核处理流程更加简化

    通过上面initrd处理流程的介绍,cpio-initrd的处理流程显得格外简单,通过对比可知cpio-initrd的处理流程在如下两个方面得到了简化:

    1cpio-initrd并没有使用额外的ramdisk,而是将其内容输入到rootfs中,其实rootfs本身也是一个基于内存的文件系统。这样就省掉了ramdisk的挂载、卸载等步骤。

    2cpio-initrd启动完/init进程,内核的任务就结束了,剩下的工作完全交给/init处理;而对于image-initrd,内核在执行完/linuxrc进程后,还要进行一些收尾工作,并且要负责执行真正的根文件系统的/sbin/init。通过图1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处理流程的区别:

图1内核对cpio-initrd和image-initrd处理流程示意图

的职责更加重要

    如1所示,cpio-initrd不再象image-initrd那样作为linux内核启动的一个中间步骤,而是作为内核启动的终点,内核将控制权交给cpio-initrd/init文件后,内核的任务就结束了,所以在/init文件中,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工作,而不比担心同内核后续处理的衔接问题。当然目前linux发行版的cpio-initrd/init文件的内容还没有本质的改变,但是相信initrd职责的增加一定是一个趋势。

linux2.6内核initrd处理的源代码分析

    上面简要介绍了Linux2.4内核和2.6内核的initrd的处理流程,为了使读者对于Linux2.6内核的initrd的处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将对Linuxe2.6内核初始化部分同initrd密切相关的代码给予一个比较细致的分析,为了讲述方便,进一步明确几个代码分析中使用的概念:

    rootfs: 一个基于内存的文件系统,是linux在初始化时加载的第一个文件系统,关于它的进一步介绍可以参考文献[4]

    initramfs: initramfs同本文的主题关系不是很大,但是代码中涉及到了initramfs,为了更好的理解代码,这里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initramfs是在kernel 2.5中引入的技术,实际上它的含义就是:在内核镜像中附加一个cpio包,这个cpio包中包含了一个小型的文件系统,当内核启动时,内核将这个cpio包解开,并且将其中包含的文件系统释放到rootfs中,内核中的一部分初始化代码会放到这个文件系统中,作为用户层进程来执行。这样带来的明显的好处是精简了内核的初始化代码,而且使得内核的初始化过程更容易定制。Linux 2.6.12内核的initramfs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一个包含完整功能的initramfs的实现可能还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initramfs的进一步了解可以参考文献[1][2][3]

    cpio-initrd: 前面已经定义过,指linux2.6内核使用的cpio格式的initrd

    image-initrd: 前面已经定义过,专指传统的文件镜像格式的initrd

    realfs: 用户最终使用的真正的文件系统。

    内核的初始化代码位于init/main.c中的static int init(void * unused)函数中。同initrd的处理相关部分函数调用层次如下图,笔者按照这个层次对每一个函数都给予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为了更好的说明,下面列出的代码中删除了同本文主题不相关的部分:


图2 initrd相关代码的调用层次关系图

    init函数是内核所有初始化代码的入口,代码如下,其中只保留了同initrd相关部分的代码。

static int init(void * unused){
[1]     populate_rootfs();
 
[2]     if (sys_access((const char __user *) "/init", 0) == 0)

              execute_command = "/init";

        else
              prepare_namespace();
[3]     if (sys_open((const char __user *) "/dev/console", O_RDWR, 0) < 0)
              printk(KERN_WARNING "Warning: unable to open an initial     console.\n");
       

        (void) sys_dup(0);
        (void) sys_dup(0);
[4]

        if (execute_command)
              run_init_process(execute_command);
 

        run_init_process("/sbin/init");
        run_init_process("/etc/init");
        run_init_process("/bin/init");
        run_init_process("/bin/sh");
        panic("No init found. Try passing init= option to kernel.");
}


代码[1]populate_rootfs函数负责加载initramfscpio-initrd,对populate_rootfs
函数的细节后面会讲到。

代码[2]:如果rootfs的根目录下中包含/init进程,则赋予execute_command,init函数的  末尾会被执行。否则执行prepare_namespace函数,initrd是在该函数中被加载的。

代码[3]:将控制台设置为标准输入,后续的两个sys_dup(0),则复制标准输入为标准输出和标准错 误输出。

代码[4]:如果rootfs中存在init进程,就将后续的处理工作交给该init进程。其实这段代码的含义 是如果加载了cpio-initrd 则交给cpio-initrd中的/init处理,否则会执行realfs中的init。读者可能会问:如果加载了cpio-initrd, 那么realfs中的init进程不是没有机会运行了吗?确实,如果加载了cpio-initrd,那么内核就不负责执行realfsinit进程了, 而是将这个执行任务交给了cpio-initrdinit进程。解开fedora core4initrd文件,会发现根目录的下init文件是一个脚本,在该脚本的最后一行有这样一段代码:
                    ………..
                    switchroot --movedev /sysroot

        就是switchroot语句负责加载realfs,以及执行realfsinit进程。

的处理   对cpio-initrd的处理位于populate_rootfs函数中。

void __init populate_rootfs(void){
[1]     char *err = unpack_to_rootfs(__initramfs_start,
                __initramfs_end - __initramfs_start, 0);

[2]     if (initrd_start) {
[3]         err = unpack_to_rootfs((char *)initrd_start,
                       initrd_end - initrd_start, 1);
 
[4]     if (!err) {
            printk(" it is\n");
            unpack_to_rootfs((char *)initrd_start,
                    initrd_end - initrd_start, 0);
            free_initrd_mem(initrd_start, initrd_end);
            return;
        }
[5]     fd = sys_open("/initrd.image", O_WRONLY|O_CREAT, 700);
        if (fd >= 0) {
            sys_write(fd, (char *)initrd_start,
                  initrd_end - initrd_start);
            sys_close(fd);
            free_initrd_mem(initrd_start, initrd_end);
        }
}

代码[1]:加载initramfsinitramfs位于地址__initramfs_start处,是内核在编译过程中 生成的,initramfs的是作为内核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不是 boot loader加载的。前面提到了现在initramfs没有任何实质内容。

代码[2]:判断是否加载了initrd。无论哪种格式的initrd,都会被boot loader加载到地址    initrd_start处。

代码[3]:判断加载的是不是cpio-initrd。实际上 unpack_to_rootfs有两个功能一个是释放  cpio包,另一个就是判断是不是cpio包,这是通过最后一个参数来区分的,0:释放 1:查看。

代码[4]:如果是cpio-initrd则将其内容释放出来到rootfs中。

代码[5]:如果不是cpio-initrd,则认为是一个image-initrd,将其内容保存/initrd.image
中。在后面的
image-initrd的处理代码中会读取/initrd.image

image-initrd的处理 prepare_namespace函数里,包含了对image-initrd进行处理的代码,相关代码如下:

void __init prepare_namespace(void){
[1]     if (initrd_load())
            goto out;
out:
        umount_devfs("/dev");
[2]     sys_mount(".", "/", NULL, MS_MOVE, NULL);
        sys_chroot(".");
        security_sb_post_mountroot();
        mount_devfs_fs ();
}


代码[1]:执行initrd_load函数,将initrd载入,如果载入成功的话initrd_load函数会将   realfs的根设置为当前目录。

代码[2]:将当前目录即realfs的根mountLinux VFS的根。initrd_load函数执行完后,将  真正的文件系统的根设置为当前目录。

initrd_load函数负责载入image-initrd,代码如下:

int __init initrd_load(void)
{
[1]     if (mount_initrd) {
             create_dev("/dev/ram", Root_RAM0, NULL);
[2]          if (rd_load_image("/initrd.image") && ROOT_DEV != Root_RAM0){
                   sys_unlink("/initrd.image");
                   handle_initrd();
                   return 1;
             }
        }
        sys_unlink("/initrd.image");
        return 0;
}


代码[1]:如果加载initrd则建立一个ram0设备 /dev/ram

代码[2]/initrd.image文件保存的就是image-initrdrd_load_image函数执行具体的加  载操作,将image-nitrd的文件内容释放到ram0里。判断ROOT_DEV!=Root_RAM0的含义是,如果你在grub或者lilo里配置了root=/dev/ram0,则实际上真正的根设备就是initrd了,所以就不把它作为initrd处理,而是作为realfs处理。

handle_initrd()函数负责对initrd进行具体的处理,代码如下:

static void __init handle_initrd(void){
[1]     real_root_dev = new_encode_dev(ROOT_DEV);

[2]     create_dev("/dev/root.old", Root_RAM0, NULL);
        mount_block_root("/dev/root.old", root_mountflags & ~MS_RDONLY);
[3]     sys_mkdir("/old", 0700);
        root_fd = sys_open("/", 0, 0);
        old_fd = sys_open("/old", 0, 0);

        /* move initrd over / and chdir/chroot in initrd root */
[4]     sys_chdir("/root");
        sys_mount(".", "/", NULL, MS_MOVE, NULL);
        sys_chroot(".");
        mount_devfs_fs ();

[5]     pid = kernel_thread(do_linuxrc, "/linuxrc", SIGCHLD);
        if (pid > 0) {
              while (pid != sys_wait4(-1, &i, 0, NULL))
                    yield();
         }


         /* move initrd to rootfs' /old */
         sys_fchdir(old_fd);
         sys_mount("/", ".", NULL, MS_MOVE, NULL);

          /* switch root and cwd back to / of rootfs */
[6]      sys_fchdir(root_fd);
         sys_chroot(".");
         sys_close(old_fd);
         sys_close(root_fd);
         umount_devfs("/old/dev");

[7]      if (new_decode_dev(real_root_dev) == Root_RAM0) {
              sys_chdir("/old");
              return;
         }


[8]      ROOT_DEV = new_decode_dev(real_root_dev);
         mount_root();

[9]      printk(KERN_NOTICE "Trying to move old root to /initrd ... ");
         error = sys_mount("/old", "/root/initrd", NULL, MS_MOVE, NULL);
         if (!error)
              printk("okay\n");
         else {
              int fd = sys_open("/dev/root.old", O_RDWR, 0);
              printk("failed\n");
              printk(KERN_NOTICE "Unmounting old root\n");
              sys_umount("/old", MNT_DETACH);
              printk(KERN_NOTICE "Trying to free ramdisk memory ... ");
              if (fd < 0) {
                   error = fd;
              } else {
                   error = sys_ioctl(fd, BLKFLSBUF, 0);
                   sys_close(fd);
              }
              printk(!error ? "okay\n" : "failed\n");

         }

}


handle_initrd函数的主要功能是执行initrdlinuxrc文件,并且将realfs的根目录设置为当前目录。

代码[1]real_root_dev,是一个全局变量保存的是realfs的设备号。

代码[2]:调用mount_block_root函数将initrd文件系统挂载到了VFS/root下。

代码[3]:提取rootfs的根的文件描述符并将其保存到root_fd。它的作用就是为了在chroot initrd的文件系统,处理完initrd之后要,还能够返回rootfs。返回的代码参考代码[7]

代码[4]chroot进入initrd的文件系统。前面initrd已挂载到了rootfs/root目录。

代码[5]:执行initrdlinuxrc文件,等待其结束。

代码[6]initrd处理完之后,重新chroot进入rootfs

代码[7]:如果real_root_dev linuxrc中重新设成Root_RAM0,则initrd就是最终的    realfs了,改变当前目录到initrd中,不作后续处理直接返回。

代码[8]:在linuxrc执行完后,realfs设备已经确定,调用mount_root函数将realfs挂载到 root_fs /root目录下,并将当前目录设置为/root

代码[9]:后面的代码主要是做一些收尾的工作,将initrd的内存盘释放。

    到此代码分析完毕。

    通过本文前半部分对cpio-initrd和imag-initrd的阐述与对比以及后半部分的代码分析,我相信读者对Linux 2.6内核的initrd技术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本文的最后,给出两点最重要的结论:

    1. 尽管Linux2.6既支持cpio-initrd,也支持image-initrd,但是cpio-initrd有着更大的优势,在使用中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使用cpio格式的initrd。

    2. cpio-initrd相对于image-initrd承担了更多的初始化责任,这种变化也可以看作是内核代码的用户层化的一种体现,我们在其它的诸如 FUSE等项目中也看到了将内核功能扩展到用户层实现的尝试。精简内核代码,将部分功能移植到用户层必然是linux内核发展的一个趋势。

    从下面三篇文章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initramfs的知识:

    [1]

    [2]

    [3]

    从下面这篇文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关于linux VSF、rootfs的相关知识:

    [4]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vfs/

    下面是一些initrd的参考资料:

    [5]


李大治,软件工程师,目前从事Linux平台下网络安全产品的开发工作,您可以通过同他取得联系。


转自:http://hi.baidu.com/carbens/blog/item/e2816ddb6a9b0062d0164ed1.html


阅读(1766)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C连MYSQL(转载)

下一篇:使用GDB调试Linux软件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