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79334
  • 博文数量: 289
  • 博客积分: 1073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463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1-14 14:5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89)

文章存档

2011年(94)

2010年(168)

2009年(25)

2008年(2)

我的朋友

分类:

2011-04-04 09:53:40

  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转型带来的社会矛盾凸显、人口流动增强及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促进了网络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的发展。网络社区已成为人们信息发布、观点交流、权益维护、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渐显。研究网络社区的成因、现状及相关问题,对促进其健康发展和推进社会和谐具有现实意义。

  社区的网络化及成因

  社区的概念及其网络化。“社区”一词是由英文Community翻译而来,其拉丁语词源意指“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关系”。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最早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其名著《共同体与社会》中,社区被描述为“一种由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①二战后,美国经验主义社会学家将“社区”向地域共同体靠拢,突出其“地域”涵义。我国社会学界也较强调社区的地域性,认为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促使人口流动性加剧,而科技的进步让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以上因素造成传统意义上以地缘为纽带的社区走向网络化,由地域观点出发的“社区”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改变。有社会学家提出:即使人们不住在一个地理区域或相互之间不进行社会交往,社区依然存在。②这类社区以网络论坛、BBS、博客、贴吧为代表。它们突破了传统社区的地域性,让生活在不同地理区域的人们能够进行交往。网络社区的“居民们”往往具有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情感倾向,故有学者将这种社区称为“兴趣社区”。

  传统地域性社区也因网络时代的到来呈现网络化倾向。如广州地区的祈福新村、骏景花园等居民生活小区的业主们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络社区——“业主论坛”,业主可通过“业主论坛”反映小区生活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查询房屋租赁、交通出行、医疗教育等信息。

  高校校园也是地域社区,但因师生上网方便,且上网时间稳定,高校社区的网络化倾向尤为明显。当前,我国多数高校都开设了BBS,师生可以在BBS上自由发帖、“灌水”、“拍砖”、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甚至可以通过“跳蚤市场”之类的板块进行商品交换。

  我国网络社区的成因。网络社区的出现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但让网络社区形成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却是其媒体属性和我国的传媒布局。

  网络社区只是一个在线生活平台,一个虚拟社区,不具备传统 媒体的信息采集、加工能力,甚至不带有特定立场,但它却能为社会中任何一个可以上网的人提供发布信息、表达观点的平台。从这个角度看,网络社区具有媒体属性,或者说,“在网络社区这个虚拟社会里,有媒体的存在”。③网络社区进入门槛低,任何人在免费注册和登录后就可发帖。而发帖的匿名性,又可以让发帖者几乎不为帖子内容承担责任。因此,网络社区成为网民发布信息、表达观点的最佳去处。

  网络社区的兴起还因其媒体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众越来越强烈的媒介需求和现实中可利用的媒介资源匮乏的矛盾。在我国,虽然以广电、报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绝对数量不少,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媒体拥有量则少之又少,且这些传媒主要行使着党和政府的喉舌和耳目的职责,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实际上很难拥有媒介使用权。转型期激增的社会矛盾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媒介需求,当这种需求无法在传统媒体中得到满足时,具有媒体属性的网络社区就必然成为人们的选择。

阅读(21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