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05456
  • 博文数量: 286
  • 博客积分: 3124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518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0-24 23:42
个人简介

Bomi

文章存档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281)

2008年(3)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11-25 04:03:03

【引言】
ZFS Root Pool (rpool)中的磁盘设备即为系统引导磁盘,通常建议使用2~3块盘做成mirror的rpool。
当rpool中的磁盘设备遇到硬件损坏时,只要还有1块盘完好,就可以正常启动系统,然后通过更换损坏的盘来修复rpool的mirror环境。

事实上,ZFS目前已支持磁盘的热替换,可以在系统运行时完成rpool中失效设备的更换操作。
 另外,通过依次热替换rpool中的设备,我们还可以完成对rpool即系统盘的扩容工作。

以前更换镜像卷中的设备,我们需要进行拆镜像再重建镜像这一繁琐的工作,现在这一操作以被大大简化,而且ZFS Pool 换盘后的数据同步速度也较以前更为迅速。

基于ZFS的诸多优秀特性,我强烈建议大家使用ZFS。

【主题正文】
以下为标准的ZFS Root Pool换盘步骤:


插上新盘后,如果换上的新盘连接的控制器号和SCSI接口通道号优先于好的系统盘,
如我要替换c1t0d0(SCSI 0:0),新盘接在c1t1d0(SCSI 0:1) ,好的系统盘是c2t0d0(SCSI 1:0),
则首先要进BIOS修改启动设备顺序,使SCSI 1:0 成为最有先的启动设备。

SPARC 平台下在ok 模式中使用 boot  命令,手动指定从好的系统盘启动,比如
boot disk1 //假设坏盘是disk0

root 登入系统后

首先运行 devfsadm ,使系统识别到新加的硬盘。

新磁盘初始准备

ZFS Root pool (rpool) 换盘需要对新硬盘进行分区;

使用 format>fdisk 使用默认值,使用全盘容量创建一个Solaris分区;

使用 format>partition 使用盘片0 创建1个root 盘区。//(参见format>virfly 好的系统盘的盘片划分情况)

patrtion>lable 标记磁盘,使用默认值 //选项【0】

partition>name 命名分区表//名字任意

format>save 保存分区设置然后退出format程序;

替换ZFS Root pool 中损坏的设备

# zpool replace rpool c1t0d0s0 c1t1d0s0  

//c1t0d0 损坏的硬盘 c1t0d0 是新盘

安装引导环境#installgrub /boot/grub/stage1 /boot/grub/stage2 /dev/rdsk/c1t0d0s0

SPARC 平台下使用installboot 命令来安装引导环境,如:
installboot -F zfs /usr/platform/uname -i /lib/fs/zfs/bootblk /dev/rdsk/c0t0d0s0


阅读(308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