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493777
  • 博文数量: 408
  • 博客积分: 1003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44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4-06 13: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08)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1)

2008年(3)

2007年(7)

2006年(394)

我的朋友

分类:

2007-05-10 09:53:08

白领生活底层化 弱势化?

转载:http://torryzhang1987.blog.sohu.com/45336771.html
今天上课回来打开腾讯新闻网,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个话题:白领“民工化”将成社会危机。一看这个就来气,试问:什么叫民工化啊?明摆着把民工祸害成一个贬义词,纵使你的学术和理论研究上需要做这样的比喻,需要找冲击力,但也不能拿民工开刀啊。

  记得老师在课上说,中国时下糟践最厉害的三个词是“小姐”,“农民”“同志”,今天却又来个“民工化”安在民工身上,民工怎么了?他们虽然要在严寒酷暑里 苦苦奔波,他们可能会为生计不停的漂泊,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他们可能会住在贫民窟,他们的子女可能进不了宽敞的教室,他们 也可能坐不起飞机,养不起电话,甚至这次的铁路第6次大提速也和他们无缘,但是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也有自尊…这样去给民工戴帽子,实在是不应该。

  话又说回来,什么叫白领?白领即从事非体力劳动的薪资雇员。是,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个社会阶层正日益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背负着房价飞涨、医药费高 昂、子女教育成本上升的沉重包袱。做一次关于中国人主观幸福程度的调查的话,白领阶层可能会是感到最不幸福的人群之一。可这些都算不得理由,白领可能会不 快乐,不幸福,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你把它列在“新弱势”群体里能行,那它就会和民工在一个等级上,只不过是一个在精神享受上得不到,一个又在物质上欠缺 的可怕,况且白领念过点书,知道怎么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弄出点动静媒体也会有反应,但民工呢,说实话他们的要求真的很底,只要拿到那区区几百块钱就够 了,有时连这点却也无法得到满足。这样的对比,有必要必要弄个一二三出来?

  假如我是个民工的话,我就去要个现身说法,这不是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又是什么呢?再有,中国政府现在大力倡导的是什么?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的关键则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现在出现这样的说法,还真是怪,令人气愤。

  对于“民工化”说了这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白领阶层属于的中产阶层在政治上被看作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经济上被看作是促进消费和内需的重要群体,在文 化上被看作是承载现代文化的主体,这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成为一种基本共识。它确实面临很多的问一项京沪等四大城市调查就显示:

  今年劳动节,“过劳模”作为一个全新的词语进入人们的视野。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他们的工作强度可能比“劳模”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对北京、上海等四大城市的调查,已经有7成白领成为“过劳模”。

  Manatt Jones 战略咨询公司顾问吴向宏曾提到过原因:过去,政治经济学倾向于所谓 “两极对立”的阶级划分法,即把社会简单地划成“穷人-富人”、“企业家-劳动者”。在发达国家,这种阶级两分法从50年前起就逐渐被抛弃,代之以强调中 产阶层的崛起和社会利益多元化。政府的政策也日益强调保护中产阶级利益,左右两派的经济政策都向中间靠拢。而在我国,阶级两分法直到目前仍据有一定地位。 在这种思维定式下,政府的政策也容易趋于两极。例如:当需要发展经济时,政府就拼命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此制定的政策往往向少数富裕阶层特别是企 业家阶层倾斜;而当觉得需要促进社会和谐和平等时,政府的目光便更多地投向了最底层的劳动者。我这里当然不是说,企业家的利益或者底层劳动者的利益不重 要。问题在于,如果政策自觉不自觉地总在这两大利益集团之间摇摆,居于中间的中产阶层就无形中成了一个弱势集团。一般而言,中产阶层被认为是社会的稳定 阀。如果这个稳定阀自身心绪动摇,社会矛盾就可能被放大。这几年,民间对贫富分化的愤怒和怨言突然高涨,我认为,这股声音一个主要来源,并不是那些最穷困 的群体,而恰恰是相对贫困化的中产阶层。换言之,中国贫富分化在现阶段的最关键问题,既不是“富人太富”,也并不是“穷人太穷”,而是中产阶层的停滞和相 对贫困化。

  对于 “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是导致‘过劳模’的重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曾这样表示:她3年前开始研究关于职业枯竭的课题,当时想找超时工作的样本还不是很容易。仅仅3年,城市中超时工作的“过劳模”就如雨后春笋,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尤为突出。

  职业指导师车宁分析认为,白领成为“过劳模”,往往在于对职业规划设立了一个过高的标准,而忽略 了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发展阶段,而且他们最初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愿成分。“大部分人工作初期都会有一个‘蜜月期’,这时他们常常会对自己的超时工作充满自我欣 赏的情绪,虽然工作到很晚,精神却处于亢奋状态。”但几年后则会进入“能量耗尽期”。“这时‘过劳模’会发现,自己的付出未必能得到期待中的回报,其中一 些人会认为原因在于工作还不够努力,于是加大强度,由于效率不高,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加引导,“过劳模”有可能会进入最危险的“受创期”,最终导致“过 劳死”。”他还强调说,从“蜜月期”到“受创期”的心理发展阶段中,每一期的发展都并非不可逆转。“比如在能量耗竭期,如果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要客观分析原因,不能单纯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进一步加大劳动强度和时间。”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生王芳称:减轻过度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有赖于整个社会保健系统的健全。一些国家的大型企业都定期为员工进行职业心理保健。“但在国内劳动力市场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下,职业心理保健还只能靠个人调节。”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这样的信息呢?因为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拥有的生活大部分是属于中层阶级的,但我们又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一周前许多媒体都报道了 的一条新闻:有关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月薪已经低于某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预期月薪,亦即“大学生身价低于农民工”。 再加上这几年引发的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的抬头,这个信息迅速为大众所广泛关注。但这些不能仅仅把这看成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大学教育不够实用”。 因为即使是那些相当“实用”的专业,这些年同样存在毕业生薪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这就是现实,同样的,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这是前几年大学扩招造成了的大学 生相对过剩,因为按照大学生占人口比例计算,我国大学生数目还远远不够,而且也并没有超越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准。这些只能说明中国的中产阶级真的面临着很多 问题,长此以往,白领真的就该划分在弱势群体的范畴里了。

阅读(178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