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489674
  • 博文数量: 408
  • 博客积分: 1003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44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4-06 13: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08)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1)

2008年(3)

2007年(7)

2006年(394)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6-07-13 11:17:11

 
Webme09.cublog.cn
google

Linux下软件发布技巧

| 2005-01-06 13:51

       Xenogenesis14.jpg Linux现在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及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其具有强大的C编译器——gcc、便于交流的环境——Internet,以及雄厚的师资——有数不清的程序员在开发数不清的代码。

  有了Linux和Internet,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世界范围内发布软件作品,与他人交流开发心得与技巧。当我们完成了自己的软件作品,怎么样才能让其他人以快捷、方便的方式与自己分享成果、理解开发思想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Linux下软件打包和发布的方法。

   在Linux尚未流行之前,Linux下软件打包和发布应用仅仅停留在程序员中,因此软件分发基本都使用源代码方式,便于大家相互学习和交流。随着大量 普通用户和商业应用的参与,源代码方式就显得过于繁琐,对用户要求太高,而且耗费时间,所以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发布方式开始流行起来。这就是Linux下 两种主要的软件发布方式:源代码方式和二进制方式。源代码方式通常是将源文件以tar、tgz格式打包,解包后进行配置、编译和安装;二进制方式以Red Hat公司的RPM(Red Hat Package Manager)格式最广泛,它可以完成所有的步骤,自动将软件安装到系统中。

  tgz源代码方式

  使用这种源代码方式发布的软件,一般需要进行下列步骤:

  1.解开压缩文件,如tar、gz、bz2或tgz。

  2.执行./configure [--options] 进行软件的配置。

  3.执行make、make install等命令编译代码,并安装到系统中。

  因此,如果要发布软件,就需要生成可供配置的configure文件和进行编译安装的Makefile。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要发布一个标准的hello程序,它打出“Hello, world!”的文字,该源程序命名为hello.c。在这个目录下(注意只有源文件hello.c,不需要编译hello.o或者hello),首先执行命令autoscan:


$autoscan

  这样会生成configure.scan文件,它包含了系统配置的基本选项。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其中很多东西是不需要的,所以可以修改这个文件,让它仅仅包含下面几行:


AC_INIT(hello.c)

AM_INIT_AUTOMAKE(hello, 0.1)

AC_PROG_CC

AC_OUTPUT(Makefile)

  然后把这个文件复制为configure.in,作为配置的输入文件。

  由于使用了m4宏(AM_INIT... 语句),必须运行aclocal命令生成相应的宏文件:


$aclocal

  在当前目录中会产生aclocal.m4文件。

  然后执行autoconf,以生成configure执行脚本:


$autoconf

  这样关于配置的部分就完成了,下面是和编译生成有关的。

  我们需要手工编辑一个文本文件——Makefile.am,内容如下:


AUTOMAKE_OPTIONS=foreign

bin_PROGRAMS=hello

hello_SOURCES=hello.c

  这个文件应该很好理解,foreign告诉系统这是一个普通的应用软件,该程序名称为hello,而hello程序包含的源程序(SOURCES)只有hello.c这个文件。接着执行:


$automake --add-missing

  automake会自动生成所有必须的文件,包括Makefile.in等重要文件。

  最后进行压缩、打包,整个工作就完成了。

  获得这个压缩包的用户只需要进行前面提到的三个安装步骤,就可以顺利地得到hello应用程序了。

  RPM二进制方式

  正如前面介绍的,使用源代码方式发布软件无论是对作者还是用户都比较麻烦。于是,Red Hat公司开发出一种直接安装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方式,并可根据不同的平台发布不同的版本。用户只需要一个命令,就可以完成所有要安装的步骤,十分适合普 通用户使用。那么,如何把自己的软件制作成RPM包呢?

  下面以Red Hat Linux为例,在默认情况下,和RPM包相关的目录是/usr/src/redhat/下的SOURCES、SPECS和RPMS。其中SOURCES 目录存放需要制作的源代码文件,一般是tgz格式压缩;SPECS目录存放编写的spec文件,这些文件指示RPM制作工具如何进行打包工作;而RPMS 下有i386、i586、noarch等子目录,分别对应不同的体系结构,如Intel 80386、586处理器等,noarch则是通用的,制作完成的RPM包就存放在这些目录中。

  仍然以前面的hello为例,直接将hello.c压缩成hello.tgz格式:


$tar cfvz hello.tgz hello.c

  然后把hello.tgz拷贝到/usr/src/redhat/SOURCES下,并在/usr/src/redhat/SPECS/下编写一个简单的hello.spec文件,内容如下:


Name: hello program

Summary: My first linux software

Version: 0.1

Release: 1

Copyright: OpenSource

Group: Extensions/Chinese

Source: hello.tgz

Packager: NetSnake

%description

This is a example software, just for see README for detail,

NetSnake, some day.

%changelog

*Fri Dec 27 2002 NetSnake

-build for the first time.

%prep

%setup

%build

make hello

%install

install -m 755 hello /usr/local/bin/hello

%files

%doc README

/usr/local/bin/hello

  这个spec文件是整个制作过程的关键,它控制着整个软件包的制作流程,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一下。

前面的Name、Summary等都是关于软件性质、版本等的说明,可以看作是一个概述和总揽,其中Version和Release将会影响到生成 软件包的名称。例如这里版本是0.1,发布是1,那么做出来的RPM包就是hello-0.1-1.i386.rpm。而Group指的是在X- Window下生成快捷方式的位置,Chinese就是在“中文”下生成子目录。然后就进入了具体的制作流程,所有以“%”开头的宏语句都表示制作流程中 的一步。

  由此不难看出,制作过程大概需要这样几步:

  ◆ %description是对整个软件的注释,比如写一些粗略的功能说明,可以分成若干行;

  ◆ %prep和%setup可以认为是预处理阶段,对于小软件来说没什么实质性用途;

  ◆ 接下来就是%build阶段,这时候会将所有打包文件解开,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源文件编译为二进制文件(make hello);

  ◆ Build完成之后是%install,这个步骤通过%config、%file、%doc等宏将编译好的软件、文档、配置文件等安装到指定的位置;

  ◆ 最后是所有被安装到系统中的文件列表。

  这就是整个RPM包安装过程。它与Makefile比较起来要简单得很多,因为它将所有操作集中到一个文件中,非常有利于整理和纠错。

  接下来就需要执行,以生成自己的RPM软件包:


$rpm -ba hello.spec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版本的Red Hat 8.0 下,制作RPM包的命令已经完全从rpm命令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单独的rpmbuild,所以应该是rpmbuild -ba hello.spec。

  如果不用-target=[i486][i586]...指定体系结构,默认会是i386,这样,会在/usr/src/redhat/RPMS/i386/下生成hello-xx-xxx.i386.rpm文件。

  总的来说,源代码方式的缺点是用户安装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出现各种错误;优点是可控制性强、灵活。RPM方式刚好相反,用户安装简单,易于使用,但是基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对软件进行配置。这两种发布方法各有千秋,具体选择哪种发布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

作者:杨鹏

 
Webme09.cublog.cn
google
阅读(121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