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461298
  • 博文数量: 408
  • 博客积分: 1003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44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4-06 13: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08)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1)

2008年(3)

2007年(7)

2006年(394)

我的朋友

分类: IT职场

2006-06-22 09:15:38

 
Webme09.cublog.cn

励志:

改变命运必要条件三:盲目乐观不为过

 

我们人生要有乐观精神,甚至达到“盲目乐观”的境地。

有人问,为什么要如此极端?

只能盲目乐观,去无视那九十九次的失败,只看到那一次成功的机会,才能在挫折多于成功的奋斗中,始终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将领在决战前夕,面对险恶的战情,明知道胜利渺茫,也不会把真实情况告诉士兵。士气可鼓而不能泄,而士气将直接影响到战斗结果。他必须以盲目乐观的精神,激发起士兵打败敌人的勇气和必胜的决心。他的士兵们在投入战斗前也许是盲目的,但也只有这样才有侥幸的希望。

进取心态和乐观态度极其重要,这是前进的动力,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但是,如何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看到光明,能够看到希望,从而有坚持到最后的勇气和力量?

那就要积极思维(Positive Thinking)。西方人强调自信,可自信心来自于积极的思维。只要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就会建立起成功的自信,才能把注意力始终集中于如何实现目标,也才能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甚至以“盲目乐观”的精神去追求。

   一些国外朋友,了解到我早年的经历,会问我:为什么你没有怨恨?这使我想到,好些有过类似经历的海外中国人,谈起过去,对那个时代和制度往往表现出刻骨 仇恨的样子。而我真的没有那种感觉,我只是理性地分析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从客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历史的发生。那时我也不明白,我们态度为什么 会如此截然不同?现在我知道了,因为我有积极思维。

谈到积极思维,我还必须提到我的母亲。她经历了那个动荡的政治年代,因而总的来说,不是很乐观的。但是,在“□□” 运动中,当“读书无用论”和“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思潮盛行社会时,她一直鼓励我要学习文化知识——“因为社会到最后还是要靠知识吃饭的。”在那个时代,很 少人会这么看,能坚持这么想。我到后来也几乎绝望了,可她的信念从没有动摇过,一直这么地说,一直这么地鼓励我。那才是乐观,而且是盲目的乐观呀!

最后,中国果然发生了变局,大学重新恢复了高考制度。由于我能坚持自学,才能以初一的教育程度,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

 

    积极思维不仅是力量的源泉,而且也能创造更多机遇。前一章 中提到了麦克和安迪,他俩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积极乐观,另一个消极负面。从而他们由同样的遭遇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而这情绪难免会在态度上流露 出来。所以他们的态度进而又会影响到别人对他们的态度和选择,也就导致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因为我们更愿意把机会给予那些更积极的人们。

当然,人也可以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样子。但我们只能暂时地掩饰自己的情感,只能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伪装自己,却无法在所有时候、所有地方都保持着伪装。要始终保持进取态度,就要建立起一套积极思维的方式,从而能够自觉调整心态,能够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压力。

举一个例子,我这本书也曾在美国的中文网站CND.com部分转载,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大量的评论文章中,还有不少词语激烈的批判,甚至是人身攻击。我起初觉得难以接受,我坦诚地回顾过去,谈出自己的经验、教训、错误,以此总结出人生的感悟。我的推心置腹,却成为某些人的炮弹,他们站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唱着高调,以类同于“□□”运动中的语言对我大肆攻击。读着这样的文章,我心惊肉跳、面红耳赤、心里很难过。

可我忽然又想到,我从来还没有过如此经历,这是我人生的新挑战,也是对我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想到这里,我就释然开怀,心静如水了。我事后意识到,我如此去想,是在调节心态,就能找到平衡点——这就是积极思维。

Q精神万岁

  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农民人物,他懦弱、自私、愚昧、狡猾,常以“精神胜利法”,即心理调节和自我暗示来获得心态的平衡。他后来却被人当作了中国人的劣根性的代表。今天,“阿Q精神”已经家喻户晓,完全变成一个带负面意思的概念。其实,阿Q形象能在中国广泛地流传开来,并成为大众嘲笑的对象,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人的民族性格。

    中国人不是个很快乐的民族,比较悲观、忧虑,有着强烈的不 安全感。但我们若了解到中国的存在,也就比较能理解这一民族性格的形成。在华夏大地上衍生的世代人类,面对着恶劣的生态环境、人口过剩的挑战、自然资源的 紧缺,承受着生存危机的巨大压力,在历史上饱受了战争、疾病、饥荒的威胁。多少次的社会大动乱,导致人口的大量死亡,所体现的是生存斗争的残酷性,也是大 自然以其自身法则在人口与资源间重建起平衡。是这个历史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也造就了她的性格,使之带有悲剧性的色彩。

    其实,只要把中西文化相比较,我们就会注意到了差别:中国人惯用激将法,而西方人则着重于正面鼓励,中国人强调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而西方人则提倡积极思维,摆脱烦恼。

    其实,西方文化中才包含着“阿Q精神”的深厚底蕴,西方人善于用精神胜利法来达到心态的平衡。我们看一下这种类似于阿Q的思维方式吧:

  • “你因为踉跄一绊,从而避免了跌到。(英国谚语)”
  • “人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他就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詹姆斯·艾伦)”
  • “幸福不在于你是谁或拥有什么,完全在于你如何去想。(戴尔·卡耐基)。”
  • “除了相信自己的美丽外,没有其它什么能使一个女人更为漂亮。(索菲亚罗兰)”
  •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也要感谢上帝,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 里。要是有穷亲戚到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 会欢乐无穷(契诃夫)”
    我们若在西方文化中生活,就会注意到阿Q神的无所不在。而鲁迅的做法,是先把它认作为中国的“国粹”,然后再加以讽嘲和批判。不过,《阿Q正传》能产生如此社会影响,会引起人们如此强烈的共鸣,这才反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其实,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及以上提出的“盲目乐观”,也就是西方文化中的积极思维
阅读(84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