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048166
  • 博文数量: 433
  • 博客积分: 4775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805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10-19 16:15
文章存档

2014年(9)

2013年(20)

2012年(77)

2011年(323)

2009年(4)

分类: 系统运维

2011-10-20 00:24:17

Cisco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在二层以太网段之间并发、并行连接。以太网段之间的交换连接仅在整个包传输过程中保持。为了继续数据包的传输,新的连接可能会在不同网段之间产生。

在以太网中,因为数据通信冲突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拥塞,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全双工通信。但通常情况下,以太网工作在半双工模式时,意味着工作站在同一时间只能接收,或者发送数据。而在全双工模式下,通信双方都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数据的收与发。当包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时,就相当于双倍带宽的效果。

1. 在网段间交换帧

每个二层以太网端口可以连接到一个单一工作站或服务器,或者通过一个集线器把工作站或服务器连接到网络。

典型的以太网集线器中,所有端口都与集线器中的公共背板连接,连接到集线器中的所有设备共享网络带宽。如果两个站点建立会话时使用了较高的带宽,则网络连接到该集线器中的其他站点可能需要降低连接性能连接,甚至无法连接。为了减少这种性能的降低,交换机则把每个LAN端口视为一个虚拟网段。当连接到不同LAN端口的站点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可以以线速把帧从一个端口转发到另一个端口上,以确保每个会话可以使用全部的带宽。

为了使不同LAN端口的帧交换更加有效,交换机还维护着一个二层的MAC地址列表。当一个帧进入到交换机时,交换机将把发送帧的网络设备的MAC地址与交换机的LAN端口进行关联,以确定是由哪个端口来接收。

2. 构建MAC地址表

前面说到,交换机可以通过使用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源MAC地址构建MAC表。当交换机接收一个目的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的帧时,它将广播这个帧到同一个VLAN中的所有接口上,当然是除了接收这个帧的接口。当有目的节点响应时,交换机会把这个设备相关的源MAC地址和接口ID添加到自己原来的MAC地址列表中。这样,在交换机在再接收到相同目的地址的帧时,就会直接转发到上面学习到的目的设备接口上,而不会再向所有VLAN中的设备接口广播了。这就是交换机的MAC地址学习功能。

一般来说,在Cisco交换机中可以存储至少32,000MAC地址。交换机可以使用老化机制(它是由定时器定义的),在某个MAC地址条目处于非活动状态达到了指定的限期,则将被从列表中删除,以维护交换机的MAC地址列表不过于庞大,影响查询效率。

3. 理解VLAN中继

中继是在一个或多个以太网交换接口和其他网络设备(如路由器或者交换机)之间的点对点链路。中继可以通过单一链路传递多个VLAN的通信,这样就允许你在整个网络中延伸VLAN要是指交换机与交换机,或者交换机与路由器相互连接端口上配置的中继模式(Trunk模式)。中继模式允许属于不同VLAN的数据帧都可以通过中继链路传输数据。

在所有Cisco以太网交换机的以太网接口上有两种可选的封装方式:

n         ISLISLInter-Switch Link,交换机间链路)是Cisco专有的中继封装方式,也是Cisco以太网交换机上默认的中继封装协议。ISL主要用于当网络流量流经交换机和路由器时保持 VLAN信息。

ISL主要用于实现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各节点(如服务器所使用的网络接口卡)之间的连接操作。为支持ISL功能特征,每台连接设备都必须配置支持ISL 。配置有ISL的路由器支持VLAN间通信服务;无ISL配置的设备,接收由ISL封装的以太网帧(Ethernet frame)后,会由于格式和大小的不同将这些接收的帧归因于协议差错而丢弃。

【注意】采Supervisor Engine 6-E引擎版本的交换机不支持ISL中继,所以也就不支持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ute命令了。

WS-X4418-GBWS-X4412-2GB-T模块中的堵塞端口不支持ISL。在WS-X4418-GB模块中3~18号端口是堵塞状态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在WS-X4412-2GB-T模块中1~12号端口是堵塞状态的千兆以太网端口。

n         802.1Q是工业标准中继封装方式。

IEEE 802.1Q协议也就是“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虚拟桥接局域网,简称虚拟局域网)协议,主要规定了VLAN的实现方法。一个IEEE 802.1Q中继端口同时支持加标记(tag)和未加标记的通信。一个802.1Q中继端口被指派了一个默认的端口PVIDVlan ID),并且所有的未加标记的通信在该端口的默认PVID上传输。一个带有与外出端口的默认PVID相同的Vlan ID的包发送时是不被添加标记的,所有其他的通信在发送时总是被加上Vlan标记的。

4. 中继封装类型

你可以在单一以太网接口或者以太网通道上配置中继。以太网中继接口支持不同的中继模式,如表4-4所示。你可以指定使用ISL,或者802.1Q封装,或者通信双方协自动商(Negotiate)封装方式。中继协商是由DTPDynamic Trunking Protocol,动态中继协议)管理的。DTP支持ISL802.1Q两种封装的协商。

要自动协商中继模式,你必须确保接口在同一个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VLAN中继协议)域(有关VTP方面的具体知识也将在本书的第8章介绍)中。使用trunk或者nonegotiate关键字可以强制不同域的接口中继。

4-4    以太网中继封装类型 

封装类型

封装命令

用途说明

ISL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isl

指定在中继链路采用ISL封装类型

802.1Q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指定在中继链路采用802.1Q封装类型

Negotiate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negotiate

指定接口与邻居接口协商封装类型,协商的依据是配置、邻居接口性能等。

通信中的两个相邻接口的中继模式、中继封装类型和硬件性能决定了是采用ISL,还是802.1Q中继模式。

5. 二层接口模式

4-5列出了Cisco Catalyst以太局域网交换机的二层接口模式转换命令及相应的功能描述。

4-5  Cisco Catalyst以太局域网交换机的二层接口模式命令

二层接口模式设置命令

用途说明

switchport mode access

转换为access(访问)模式。

使接口置于永久非中继模式,协商转换链路为非中继链路。把接口转换为非中继端口,即使邻居接口不发生改变。

switchport mode dynamic desirable

转换为dynamic desirable(动态适应)模式

使接口主动试图转换链路为中继链路。如果邻居接口设置trunkdesirableauto模式,则接口转换为中继接口。

switchport mode dynamic auto

转换为dynamic auto(动态自动)模式。

如果邻居接口设置为trunk或者desirable模式,则把接口转换成中继链路。对于所有以太网接口来说,这是一种默认模式。

switchport mode trunk

转换为trunk(中继)模式。

使接口置于永久中继模式,协商转换链路为中继链路。把接口转换为中继端口,即使邻居接口不发生改变。

switchport nonegotiate

转换为nonegotiate(协商)模式。

使接口置于永久中继模式,但阻止接口产生DTP帧。你必须手动配置邻居接口作为中继接口,以建立中继链路。

switchport mode dot1q-tunnel

 

转换为dot1q tunnelIEEE 802.1Q隧道封装)模式。

使接口置于dot1q隧道(非中继)模式。配置接口作为非对称链路中的隧道端口,用于与IEEE 802.1Q中继端口连接。IEEE 802.1Q隧道用于维护ISP网络客户端VLAN的完整性。

【注意】DTP(动态中继协议)是一个点对点协议。但是,有些网络互联设备可能会转发不正确的DTP帧。为了避免此类问题,需要确保连接到接口的不支持DTP的设备,在你不希望通过此链路中继时,配置连接该设备的接口为访问(access)模式。为了支持中继,但不支持DTP,则可以把连接该设备的接口配置为协商(nonegotiate)模式。

本文摘自《(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四章

阅读(109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