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localhost ~]# free -t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483176 111972 371204 0 13408 56836
-/+ buffers/cache: 41728 441448
Swap: 6152900 0 6152900
Total: 6636076 111972 6524104
使用total1、used1、free1、used2、free2 等名称来代表上面统计数据的各值,1、2 分别代表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数据。
total_1: 表示物理内存总量。
used_1: 表示总计分配给缓存(包含buffers 与cache )使用的数量,但其中可能部分缓存并未实际使用。
free_1: 未被分配的内存。
shared_1: 共享内存,一般系统不会用到,这里也不讨论。
buffers_1: 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buffers 数量。
cached_1: 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cache 数量。
used_2: 实际使用的buffers 与cache 总量,也是实际使用的内存总量。
free_2: 未被使用的buffers 与cache 和未被分配的内存之和,这就是系统当前实际可用内存。
整理出如下等式:
total_1 = used_1 + free_1
total_1 = used_2 + free_2
used_1 = buffers_1 + cached_1 + used_2
free_2 = buffers_1 + cached_1 + free_1
下面简单说下 cache 和 buffer 的区别:
Cache: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 文件系统的cache,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 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CPU内部,常见的容量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Buffer: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是块设备的读写缓冲区,一个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通过缓冲区,可以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从而使从速度慢的设备读入数据时,速度快的设备的操作进程不发生间断。
为了提高磁盘存取效率, Linux还采取了两种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针对磁盘块的读写,后者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这些Cache有效缩短了 I/O系统调用(比如read,write,getdents)的时间。
阅读(814)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