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5-12-29 20:58:25
由《咬文嚼字》提供的央视一套9月差错榜,摆在了晨报记者面前。记者看到,央视品牌栏目如“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正大综艺”、“艺术人生”、“幸 运52”等,几乎每家都“荣登榜上”。《咬文嚼字》编辑部将50条经过分类整理的文字差错,一并交给了央视。
[760] (2005-12-29)
由《咬文嚼字》提供的央视一套9月差错榜,摆在了晨报记者面前。记者看到,央视品牌栏目如“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正大综艺”、“艺术人生”、“幸 运52”等,几乎每家都“荣登榜上”。《咬文嚼字》编辑部将50条经过分类整理的文字差错,一并交给了央视。(12月27日新闻晨报)
认真关注过汉语言的人,想必都不会对《咬文嚼字》陌生,这家被称作“语林啄木鸟”的母语普及类杂志,因为对汉语言的严谨精密追求和音释义细节上的“斤斤计 较”而广为人知。笔者清楚记得,在自己研习母语的那会儿,该杂志可是堪称明星类读物,身边不少老师和同学都是长年订阅。不知从何时起,昔日明星开始让位于 英语辅导读物,从主流到边缘,时至今日,以《咬文嚼字》为代表的母语基础知识研习,早已成了公众心中的生僻冷门。从某种意义上说,翻拣和回味这样一只母语 林啄木鸟的生命历程,其实就是再次反思我们的母语“地位史”和认识史。遗憾的是,它带给我们的似乎只有叹喟和隐隐作痛的感觉。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包括接受过高等教育者)在不停地读着白字,说着别字,识着错字,表述和引伸着自己其实也一知半解甚至是茫然无知的成语或典故,这是不争 的事实。其实,在《咬文嚼字》动手给央视挑错之前,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恐怕皆不同程度地充当过这样的义务角色。一个大红大紫的明星主持或“国嘴”级大 腕,忽然表情轻松、活泼可爱地吐出一个白字、一句白话,以至让我们大半个晚上都如鲠在喉,横竖不是滋味。可能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理铺垫,再来看《咬文嚼字》 此番的挑错成果,也就多少有了不足为奇、早在意料之中的淡然意想了。号称品牌身价达到4.2亿元人民币的当红主持李咏,竟让人大跌眼镜到以“拨”(bō) 作(bá),而人气栏目《开心辞典》亦毫不示弱,赫然以“大块朵颐”(应为“大快”)为题示众,至于《东方时空》主持人把“栖霞山”的“栖”读成了xī, 而中秋晚会某美女主持人在与余秋雨谈话时,将“氛(fēn)围”念成了“氛(fèn)围”之类的小儿科式错讹,更是举不胜举。必须指出的是,在一个视听时 代,不厌其烦地给作为大众偶像的电视主持人们挑错,并不是吹毛求疵或基于某种阴暗心理,它恰恰折射着我们伟大母语所面临的巨大尴尬与困惑:连靠运用母语吃 饭与扬名的腕级公民,都存在着如此让人惊诧的母语知识死角和“黑洞”,普通公民的母语认识水准也就可想而知了。
严肃地看,这是一个需要进行系统性反思的问题。首先,它关乎的是母语教育问题。近来,屡屡有学者对汉语和英语在教育阶段的严重主客倒置现象提出了批评,可 它激起的回响却并不让人满意。教育主管部门鲜有回应,体制内人士亦是言多行乏,至于校园内的芸芸师生们,依然被应试、“国际化潮流”等功利理念牵着耳朵一 路狂奔。我们可以在任意一个清晨或傍晚,邂逅林荫下或公交车上的英语口语苦习者,但却何曾撞上过为母语口语、为一字一语的对错原委而较真、而刨根究柢的执 着之士?在义务与高教阶段,我们的母语教育充斥着主题辨析、文格与情调的剥丝抽茧、宏大繁复的义理诠释,而独独丢失了最基础性的筑基铺路工作,由此培育出 的母语文化和美学个体,看似全面高大,实则质体孱弱、不堪推敲。在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时尚语言“赛车道”的映衬下,承载母语研习“马车”的更像是一 条凄清小路。其次,它还是一个文化情怀和历史忧患感的问题。视母语为“世界最优美语言”的法兰西,其已将对母语及其衍生文化的维护与承继,看作了关乎本民 族兴衰荣辱的头等大事,于是政府倡扬之,并竭力创造条件促其流动和繁衍,而民众亦极其自豪地充当母语河流的砾石与河床。设想,假若我们也能有如此自觉、明 智、统一的母语本位认识(这绝非文化保守主义),还可能出现如此大面积的母语疏离、滑稽和荒诞现象吗?中国人迷失在母语森林中,这是莫大的悲哀和反讽,除 了寄希望于语林啄木鸟的清脆警醒,我们,母语空气中的生存者,还能期待和做些什么?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