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64327
  • 博文数量: 179
  • 博客积分: 3236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8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3-25 19:1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79)

文章存档

2011年(34)

2008年(8)

2007年(27)

2006年(110)

分类:

2006-09-14 15:50:50

RISC体系结构
    传统的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结构有其固有的缺点,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引入新的复杂指令集,为支持这些新增的指令,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会越来越复杂,然而,在CISC指令集合的各种指令中,其使用频率却相差悬殊,大约有20%的指令会被反复使用,占整个程序代码的80%。而余下的80%的指令却不经常使用,在程序设计中只占20%,显然,这种结构不太合理的。
 
    基于以上的不合理性,197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了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的概念,RISC并非只是简单地去减少指令,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了如何使极端机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地提高运算速度上。RISC结构优先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简单指令,避免复杂指令;将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种类减少;以控制逻辑为主,不用或者少用微码控制等措施来达到以上目的。
 
    到目前为止,RISC体系结构也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认为,RISC体系结构应具有如下特点:
 
- 采用固定长度的指令格式,指令归整,简单,基本寻址方式有2~3种
 
- 使用单周期指令,便于流水线操作执行
 
- 大量使用寄存器,数据处理指令只对寄存器进行操作,只有加载/存储指令可以访问存储器,以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
 
- 所有的指令都可根据前面的执行结果决定是否被执行,从而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
 
- 可用加载/存储指令批量传输数据,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 可在一条 数据处理指令中同时完成逻辑处理和移位处理
 
- 在循环处理中使用地址的自动增减来提高运行效率
 
    当然,和CISC结构相比较,尽管RISC架构有上述的优点,但决不能认为RISC架构就可以取代CISC架构,事实上,RISC和CISC各有优势,而且界限并不那么明显。现代的CPU往往采用CISC的外围,内部加入了RISC的特性,如超长指令集CPU就是融合了RISC和CISC的优势。


阅读(1550)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Xscale微处理器

下一篇:ARM的寄存器结构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