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层主要有三个目的:
(1)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 P数据报;
(2)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
(3)为RARP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TCP/IP支持多种不同的链路层协议,这取决于网络所使用的硬件,如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及RS-232串行线路等。
以太网链路层协议,两个串行接口链路层协议(SLIP和PPP).
SLIP和PPP经常用于低速的链路,二者都提供了压缩不常变化的公共字段的方法.
以太网和802.3对数据帧的长度都有一个限制,其最大值分别是1500和1492字节。链路层的这个特性称作MTU,最大传输单元。不同类型的网络大多数都有一个上限。
如果IP层有一个数据报要传,而且数据的长度比链路层的MTU还大,那么IP层就需要进行分片(fragmentation),把数据报分成若干片,这样每一片都小于MTU。
IP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所有的TCP、UDP、ICMP及IGMP数据都以IP数据报格式传输.
无连接(connectionless)这个术语的意思是IP并不维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报的状态信息。每个数据报的处理是相互独立的。
TTL(time-to-live)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了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多路由器数。它指定了数据报的生存时间。TTL的初始值由源主机设置(通常为32或64),一旦经过一个处理它的路由器,它的值就减去1。当该字段的值为0时,数据报就被丢弃,并发送ICMP报文通知源主机。
主机从不把数据报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而路由器则要转发数据报.内含路由器功能的主机应该从不转发数据报,除非它被设置成那样。
IP路由主要完成的功能:
1) 搜索路由表,寻找能与目的IP地址完全匹配的表目(网络号和主机号都要匹配)。
2) 搜索路由表,寻找能与目的网络号相匹配的表目。
3) 搜索路由表,寻找标为“默认(default)”的表目。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
与30个C类地址相比,用一个包含30个子网的B类地址的好处是,它可以缩小Internet路由表的规模。
IP地址:
子网对外部路由器来说隐藏了内部网络组织(一个校园或公司内部)的细节。
现在所有的主机都要求支持子网编址,不是把IP地址看成由单纯的一个网络号和一个主机号组成,而是把主机号再分成一个子网号和一个主机号。
除了IP地址以外,主机还需要知道有多少比特用于子网号及多少比特用于主机号。这是在引导过程中通过子网掩码来确定的。这个掩码是一个32bit的值,其中值为1的比特留给网络号和子网号,为0的比特留给主机号。
给定IP地址和子网掩码以后,主机就可以确定IP数据报的目的是:
(1)本子网上的主机;
(2)本网络中其他子网中的主机;
(3)其他网络上的主机。
如果知道本机的IP地址,那么就知道它是否为A类、B类或C类地址(从IP地址的高位可以得知),也就知道网络号和子网号之间的分界线。而根据子网掩码就可知道子网号与主机号之间的分界线。
ifconfig(8)命令一般在引导时运行,以配置主机上的每个接口。由于拨号接口可能会经常接通和挂断(如SLIP 链路),每次线路接通和挂断时,ifconfig都必须(以某种方法)运行。
以太网没有采用尾部封装,而且可以进行广播,而SLIP链路是一个点对点的链接。
阅读(202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