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75737
  • 博文数量: 76
  • 博客积分: 1350
  • 博客等级: 中尉
  • 技术积分: 125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5-22 18:1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6)

文章存档

2009年(25)

2008年(51)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8-26 11:22:54

 

2008-08-26 09:08:41 来源: (郑州) 
  •   死神的旨意是无法抗拒的,所有人都要服从它的安排,最终被它的无形之手粉碎、熔化,然后如同烟尘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强大的帝王也无一例外。成吉思汗终于在极度痛苦之下,伴着诸子与群臣的恸哭之声,结束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

天骄末路

◎孙钥洋(本刊专栏作家)

万里会天骄

蒙古大军在横扫欧亚两洲之后,又一次攻入花剌子模,并将其彻底征服。至此,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西征以胜利告终。在此过程中,成吉思汗及其蒙古大军显现出的强大,可以说是无人匹敌,然而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成吉思汗却显得异常渺小与可怜。

他虽然拥有难以计算的财富和无比辽阔的版图,但是随着身体的日趋衰弱,成吉思汗的心头始终笼罩着一种莫可名状的恐惧,他好像已感觉到死神的不期而至,将会夺走包括他生命在内的一切,他最终将一无所有。

早在数年前,成吉思汗便听郭宝玉等人说,中原道教盛行,古之真人,可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遂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逍遥一世、笑傲王侯的南华真人庄子,他更是崇拜备至。

于是成吉思汗向郭宝玉等人问道:“当今中原是否还有真人?”郭宝玉自豪地介绍道:“当今之时,全真教的掌门人是位道行很高的人物,他不慕尘世荣华,而是入山求道,寻求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丹石。此人名叫丘处机,栖霞(今山东栖霞)人,号长春子,19岁到宁海昆仑山学全真道,拜王重阳为师。那时,王重阳共有七名弟子,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全真七子,其中丘处机天分最高,名声也最大。王重阳死后,丘处机西入秦陇,隐居13年,名望大著,暮年回到栖霞山。”

为了寻访这位异人,成吉思汗立刻派出干练的汉族官员刘仲禄,并赐给他一枚带有猛虎图形的金牌,上面镌刻着两行字:“如朕亲行,便宜行事。”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请真人出山。

刘仲禄带着金牌和成吉思汗给长春真人的一道珍贵至极的诏书,踏上了漫漫的寻道之途。成吉思汗于诏书中自诩曰:“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视民如赤子,养士若兄弟。”

历经千辛万苦,刘仲禄终于在东莱郡(今山东莱州)寻访到了丘处机。丘处机当时已年逾古稀,岂甘西行万里、赴杀人如麻的成吉思汗之邀请?然迫于蒙古铁蹄之残暴,悲悯中原黎民不堪复被蹂躏,虑及全真教之长远发展,丘处机最终答应了成吉思汗的邀请。经过两年的艰苦跋涉,丘处机一行终于在1222年三月,抵达蒙古军的大本营——中亚撒马尔干。

在豪华的金色宫帐之内,成吉思汗会见了长春真人丘处机。成吉思汗用他那双猫儿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苍老、寒酸但或许还可以拯救他身家性命的道士,问道:“神仙可有长生不老之药?”丘处机直言道:“有养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

成吉思汗虽略显失望,但他仍谦恭地问道:“养生、安民是人间大道,神仙有什么高见请赐教,本汗愿意身体力行。”

丘处机道:“民以食为天,五谷、蔬菜、鱼肉、乳酪,皆养生之具。佛门八戒,不食荤腥;古人有云,肉食者鄙;或曰素食聪慧可长百岁。然而,我以为其实不然。道家以为,幽燕之地食寒,蜀汉之地食热,江南鱼米、中原五谷、草原肉乳,都可资民以生存。然,锦衣玉食,饱食终日则于生无益;食不求饱,居勿求安则于生无害。故而节欲念保身体,随遇而安才是养生之道。”

成吉思汗想了想道:“不错,我们兄弟五人自幼年起便历尽坎坷,草根、野果、鱼、土拨鼠,有什么吃什么,一个个倒身强体壮;现在那些蒙古子弟,什么好吃吃什么,什么暖和穿什么,却一个个弱不禁风。足见食能养人,亦能害人。”丘处机道:“大汗说的不错。养生、安民事虽不同,其道则同耳。顺其天性则生,逆其天性则亡;随其所欲则安,逆其所欲则乱。天道好生而恶杀,治尚清净而无为,此乃黄帝、老子之至理名言。”

成吉思汗沉吟了一下道:“你们道家的创始人太上老君曾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丘处机道:“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人无高低,物无贵贱。”

成吉思汗虽面露难堪之色,但仍以求教的口吻问道:“神仙,您的安民之道我就不明白了,您说的随天性不错,我是信天的。可是好生恶杀很难,我想让他生,别人想让他死,我想安定,别人非要乱。我看倒应以杀止杀,以乱止乱,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清静无为怎么会达到天下大治?”

丘处机道:“大汗的想法也非首创,韩非主张以刑法去惩治刑事犯,商鞅主张以战争制止争战。秦国争战了百年,不乏良将猛士,但终没有逃脱巨鹿之败绩,咸阳之失守,为什么?”

成吉思汗茫然,丘处机继续道:“秦始皇帝以刑罚为窠臼,以赵高、李斯之流为手杖。然而,最终难免覆巢破卵之患,倾覆跌倒之灾。可见,严刑和杀伐不可作依靠。这是中原历朝历代之明鉴,所以有人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强而敌人愈多。秦国的灭亡就在于它的措施对民众过于强暴,它的刑罚太严太重了。”

成吉思汗道:“您说的这些事我没有听到过,神仙可以直接说说我现在应该怎么做吧!”

丘处机道:“大汗以杀伐夺天下,然不可以杀伐治天下。以刑法除恶,以教化劝善。德与刑并用,恩与威并施,天下方能长治久安。”

成吉思汗虽然心里有些不服,但还是命耶律楚材将丘处机所言一一记录在案,以便训诫诸子和臣下。亲自护送丘处机前来的蒙古帝国大臣田镇海也奉命用蒙古文“掌录奏对之言”。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也逐字记录了成吉思汗与丘处机的对话以及会见前后两人其他的所有言行举止,后写出了著名游记《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

1223年二月,丘处机向成吉思汗辞行,成吉思汗赏赐他金银珠宝等贵重礼物,丘处机拒不接收。他说:“修道之人,与天地为伴,四时为友;以风露为食,旷野为庐,能得到这些已经足够了,何须这些俗物来打扰我这宁静的世界呢?”

丘处机在赴大雪山途中,看到蒙古大军西征所过之地,尸横遍野,曾赋诗一首,赠与成吉思汗。其诗云:

夹道横尸人掩鼻,

溺溪长耳我伤情。

十年万里干戈动,

早晚回军望太平。

丘处机的诗意和情绪,为成吉思汗所察知,这对成吉思汗决定早日停止西征、班师回朝是否起了劝诫作用,我们已不得而知。

不久,成吉思汗允准丘处机辞行回国,并指示文武百官备齐美酒佳肴、珍奇鲜果,在城外数十里夹道为丘处机一行隆重送行。临行前,成吉思汗又对丘处机道:“朕原本是中国金朝之属民,但女真族的金朝皇帝实行种族歧视,杀死过蒙古人的祖宗。不过,现在好啦,蒙古人早已占领了金朝的中都燕京。神仙回去之后,可以在燕京旧地修缮道观,大张旗鼓地张扬道教宗义。”

丘处机再一次向成吉思汗作揖,道:“敬祝圣主万寿无疆!”之后,便立即转身踏上回程。成吉思汗仍伫立于原地,久久地眺望着东方日出的地方,直到望断丘处机的身影。最后他若有所思地对耶律楚材道:“楚材公,我们该回家了。”

六征西夏

经过蒙古军队几年的铁血扫荡,原本繁荣、富庶的花剌子模已满目疮痍,喧嚣的城市变成了废墟,很多绿洲田园由于失去了主人的照看,而被风沙无情地吞噬,以至于到了今天也没有完全恢复,很多中亚的历史名城至今仍被沙漠掩埋。

二千多万花剌子模人的生命和整个中亚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换来了成吉思汗的满载而归。他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去讨伐,去征服,因为他又接到紧急战报:附属国西夏叛乱了!

西夏的党项族是中国历史长河中诸多消失了的少数民族之一,它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唐初。那个时候党项族开始强大起来,其中拓跋赤辞投降唐朝,被赐姓李,迁其族人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境内),封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末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平黄巢起义有功,再次被赐姓李。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自居,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宋初赵匡胤削夺藩镇的兵权,引起李氏的不满。虽然他们一开始服从了宋的命令,但两者之间的矛盾却在不断加剧。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企图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饰,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定都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建国号为大夏。

大夏封建王朝,又称“大白高国”、“白高大夏国”。因其疆域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区,地处中国西北部,所以,历史上称之为“西夏”。

西夏王朝建立以后,与宋时战时和,并不断仿效唐朝和宋朝的各项制度,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在广泛汲取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西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疆域面积不断扩大。虽然在相当长时期内,西夏曾时而对宋称臣纳贡,时而与辽联姻结盟,但正是因为成功地运用了这种避重就轻、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立足策略,反而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与宋、辽抗衡,最终形成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之势。到后来,金灭辽,宋室南迁,西夏对金和南宋采取和好政策,这使得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

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西征之前的十余年间,曾四伐西夏,三度亲征。西夏军民虽拼死抵抗,奈何蒙古军队悍勇无比,无力抵抗的西夏只得向成吉思汗俯首称臣,嫁女求和。

1223年,负责偏师经营金国的木华黎率兵进攻凤翔,西夏曾经派兵助战。但由于蒙古军长期作战却不能取胜,西夏统兵便于中途撤兵。木华黎派使者责问,李遵顼害怕蒙古再攻西夏,让位给次子李德旺。李德旺年轻气盛,决定改变对蒙古屈辱求降的政策。当时蒙军主力尚在西征前线,征金主将木华黎不久也病死了,于是李德旺派人去联络漠北诸部,“阴结外援,蓄异图”,与蒙古对抗。于是木华黎之子孛鲁根据成吉思汗的密旨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五次进攻,“甲申(1224年)秋九月,攻银州,克之,斩首数万级,获牲口马驼牛羊不计其数”,西夏损兵折将,又受到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西夏并未因此而放弃与蒙古敌对的政策,就在成吉思汗大举西征之时,金朝也在与西夏求和失败后重新整顿兵力,收复了部分失地。两国君臣看到互相残杀对双方都不利,于是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蒙古。他们订立了盟约,互称兄弟之国,各用本国年号,表示地位平等,同意相互支援。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若能顺利实现,将会对蒙古构成严重的威胁。

风尘仆仆从花剌子模赶回来的成吉思汗,不顾一路上的颠簸劳碌和群臣的劝阻,不顾自己64岁的高龄迫不及待地决定,再次御驾亲征六伐西夏。此刻,他早已将丘处机教他的养生之道抛之脑后,一点儿也未察觉到死神已渐渐向他靠近。

1226年夏,成吉思汗命令蒙古军兵分两路进攻西夏,从斡罗思(今俄罗斯)前线归来的速不台率军从西面进攻,成吉思汗则亲率蒙古军主力从东北方直入西夏境内。行军途中,成吉思汗因一时兴起狩猎而意外坠马,当晚他就浑身酸痛并伴有高烧。

一连几天,被愤怒之火烤得浑身颤抖的成吉思汗指天发誓,要天作证,不灭西夏,誓不罢休。他已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西夏人赶尽杀绝,消灭得一个不留。

夏献宗李德旺举全国之力,殊死抵抗,西夏百姓遭遇了血雨腥风。蒙古军队一路烧杀,西夏人穿凿土石躲避锋镝,幸存者百无一二,一时间白骨蔽野。这年十月,西夏的首都兴庆府陷入一片混乱,战败的消息不断传入,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来。夏献宗李德旺要兵无兵,要将无将,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眼看着敌军日益逼近,李德旺一筹莫展,最后在惊惧中死去。南平王李睨被拥立即位,西夏国岌岌可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也许是天灭西夏,1227年6月,西夏境内又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被蒙古军队围困达半年之久的兴庆府,粮尽援绝,军民多患瘟疫,失去了抵抗能力。走投无路的西夏末主李睨,只得派遣使节告谕成吉思汗,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

一代天骄的陨灭

此时,成吉思汗正在六盘山区的清水(今甘肃清水)避暑养病。他坠马跌伤后还带病攻西夏,这使他的体质受到很大损害。一年多的征战操劳,进一步耗尽了他体内的积蓄,他终于因气候不良而得了一种热病。

公元1227年8月25日,烈日像一团火在空中燃烧,大地也热浪滚滚,一只黑羽金眼的大雕在空中飞翔着。它那矫健轻捷的身影,时而穿过云层,如箭一般向天的尽头飞去;时而伫立云层之上,向下俯视着人间万物,想以它那硕大无比的羽翼,拥抱整个大地。

突然之间,一阵热风吹过,本来万里无云的天空立刻乌云密布,连续炸响了几声闷雷之后,暴雨倾盆而下,干涸的渭河平原上空雨雾茫茫,隆隆的雷声驱散着热浪……

那大雕仍在空中翱翔,它不畏雷电闪击,不顾暴雨如注,它奋力拍击着双翅,穿过厚实的云层,如流星一样飞越一个地区,又向着另一个神秘莫知的地方而去,渐渐隐没在缥缈无际的天穹……

成吉思汗自知大限将至,时日无多。一直以来,对几乎拥有无穷力量的成吉思汗来说,死亡是如此陌生。就连最为惨烈的蒙金之战,在敌方精锐尽出、双方力量极不对称之时,大局也从未脱离他的掌握,他无聊时甚至会忍不住去想在自己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会是何种心情,什么感觉。而今,死亡是如此地接近自己,但他心中却忽然之间变得极为平静,心如古井一般,波澜不惊,印照万物……

成吉思汗召见他的三个儿子和群臣于病榻之前(长子术赤已死)。弥留之际的成吉思汗慢慢睁开他那双一直闪烁着夺人心魄般寒光的眼睛,此时,他的三个儿子却从他的眼里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慈祥。

成吉思汗先环视了一下众人,然后一声长叹道:“朕生于乱世,自幼丧父,孤儿寡母饱受欺凌。虽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然而,当时群雄并起,列强林立,南有金国、西夏常怀觊觎,西有花剌子模、西辽每欲鲸吞。朕如不励精图治,秣马厉兵,蒙古则如同那呼伦贝尔草原上任人宰割的羔羊,断不会有生存之机。蒙古建立之初,金国欺我甚深,逼朕纳贡称臣,长期臣服其淫威之下忍辱度日。其他诸国也皆是虎狼之邦,虽表面不动声色,暗中却对蒙古虎视眈眈。”

成吉思汗缓了口气,继续说道:“世间万物皆是弱肉强食,我不杀人,人必杀我。草原上的羊儿,只满足于野草果腹,然而,最终却成为食肉动物口中的美味。狼行天下可以畅通无阻,雄鹰展翅可以翱翔于无尽的天际。弱肉强食是人类生存繁衍的不二法则,所以,朕带领蒙古健儿征战数十载,血流万里,灭国四十有余。如今我蒙古帝国从南到北,由东至西,版图之大,旷古绝今。”

说到此处,成吉思汗握紧着拳头,猛地举起来,在胸前一挥,他仿佛又回到了厮杀的战场,正在跃马挥刀。

接着成吉思汗长叹一声道:“然岁月沧桑,转眼皆成往事,金戈铁马已是过眼云烟。天地无情,宿命难违。朕之寿数将尽矣!”

成吉思汗话音未落,周围已是一片哽咽之声。众人含着眼泪看着这位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统帅憔悴的面容,相互泪眼相望,欲言却已泣不成声。

成吉思汗脸上闪过了一丝无可奈何的苦笑,他以眷恋的目光注视着众人和即将告别的这个世界,但眼里却没有丝毫的泪光。他继续道:“朕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正当一统中原、帝国如日中天之时,却又身逢劫难,不久于人世。然帝国之事业切不可因朕一人之生死而停顿,民族之兴衰亦不可由朕之存亡而改变!”

“朕百年之后,希望尔等戮力同心,继续朕未竟之事业,将帝国之边界拓展至无边。”成吉思汗充满忧伤感怀地说,“朕之子孙后代将衣金衣,就美食,跨宝马,佩雕鞍,拥绝色美妇。然彼等将不复记忆,此等荣华富贵所赖何人而有之也……”

成吉思汗对自己戏剧般的一生作完总结之后,稍停顿了片刻开始立遗嘱:“你们要想过富足满意的生活,享受掌大权的快乐,必须齐心协力抵御敌人,尊崇朋友!你们需要有人保卫国威和帝位,支持这根基坚实的宝座。如果你们个个都想称汗,想当帝王,不相互谦让,只能上演一头蛇和多头蛇的故事。”

为了启发儿子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成吉思汗曾反复对他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夜晚,天气酷寒,多头蛇的几个头为了御寒,都想爬进洞去,结果你争我夺,最终它们都没有爬进洞里,并且全冻死了。而那条只有一个头的蛇,却爬进洞里,抵抗住了严寒。成吉思汗接着说:“若你们想过安乐和幸福的生活,享受权力和富贵的果实,那么,就按我让你们知道的那样:窝阔台继我登位,因为他雄才大略,足智多谋,在你们当中尤为出众。我意欲让他出谋划策,统帅军队和百姓,保卫帝国的疆域,因此我立他当我的继承人,把帝国的权柄交给他。”

成吉思汗立下的第二条遗嘱是关于灭金的战略方针。他对拖雷等人说:“金精兵在潼关(潼关是河南、陕西两省交界的门户),南据华山,北依黄河,难以遽破。从此进兵,势难取胜。应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可由宋道下兵河南南部,由河南南部直取开封。届时金急,必征屯集于潼关之精兵。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为时已晚。即使彼潼关援兵赶到,必定人马疲惫而不能战。如此,则破开封易矣。”

第三条遗嘱是对诸子和诸将讲的,提出了如何彻底灭亡西夏的意见。他说:“我死后,你们不要为我发丧、举哀,这样敌人就不知我已死去。当西夏国王和居民从城里出来时,你们可将他们一下子全部消灭掉。”

成吉思汗立下最后一条遗嘱之后,已是疲惫之极。本应倒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永久安息,但他舍不得自己通过屠杀和掠夺得来的一切,舍不得娇妻美妾,舍不得豪华的宫殿,舍不得蒙古帝国无穷的疆域,但他最终注定将一无所有地离开这个世界。

想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对他来说即将化为泡影,成吉思汗痛苦地挣扎了几下身体。然而,死神的旨意是无法抗拒的,所有人都要服从它的安排,最终被它的无形之手粉碎、熔化,然后如同烟尘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强大的帝王也无一例外。成吉思汗终于在极度痛苦之下,伴着诸子与群臣的恸哭之声,结束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终) (本文来源:百家讲坛 )

阅读(68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