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30175
  • 博文数量: 78
  • 博客积分: 2698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10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11-20 16:2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8)

文章存档

2011年(4)

2010年(8)

2009年(66)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10-28 15:25:30

空虚感

空虚感有许多相似名词,像无聊的很、没有踏实感、不知要作什么来打发时间、不知人 生所为何事?无聊是世间人的通病,因为无聊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层的无明推动力,凡夫众生没有智慧与能力来洞察这股攀缘的深沉动力。所以世间人对治空虚感的方 法,就是满足攀缘心,让心有所依、有所缘,满足五官的剌激来感受生活的存在,比如无聊时就去看一场电影、听听音乐、吃吃东西,要不然就去打球、跳舞。

心中一旦充满空虚感时,心会感到六神无主,找不到踏实的安定感,在浮躁的心态下, 心就会往外攀缘,希望借由外境来填满这空虚感。当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升起空虚的苦闷,看这个无趣,听那个也无聊,只好不断的一直往外找,往有人的地方找, 往精彩的地方找,往五光十色方向去找,找朋友,找音乐,找喜欢看的,找喜欢听的。

推动空虚那股妄动力,必须具备禅定力才能清楚的感触到它的妄动,这股妄动,佛法称 之为无明,禅定与智慧尚未能具备能认清无明动力前,空虚感会如影随身,紧紧执著,挥之不去。不断的追逐外境的五光十色,也一样永远填不满空虚感。衣服永远 有新潮款式,电影永远有新片,空虚感也就依然存在。当欲望生起,看几场电影、吃饱它,虽然能暂时消除了空虚感,但是,一如我们的肚子一样,吃饱了还会再饿,如此的一再生起空虚感,就这样的轮迴不息。

空虚感造因于不能满足当下,不能安住于当下,所以生起攀缘心,想要依于外境来满足 当下的心,当心找不到喜爱的情境时,心就茫茫然,感到空虚、孤独、寂寞。如果能放下那股攀缘心,活在当下,散步时就散步,渴时就喝茶,随缘无住,甘于平 淡,那股焦虑不安的空虚感就当下消失。云雾消散时,自然显现一片青天,放下攀缘,当下清凉无忧,现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安祥心境。

人类是群居的动物,一出生就处在家庭中,必须受到父母的照顾,长久下来,养成了依 赖父母。若是离开家,离开了父母,心就失去过去习惯性的依持,生起对父母的想念与空虚感。生活中,人们又必须在人际交会中过一生,久而久之,会觉得身边若 没有朋友,就会感到很孤独与空虚。只要有依持的心,不论是父母、朋友、爱人,当所依持的外境有所改变时,空虚感就会乘隙而入,所以空虚感与依持心,二者如 影相随的存在。

对治空虚感,必须具备二个条件,禅定与般若慧。欠缺定力者,心必然容易躁动不安,当心无所事事时,躁动的心就升起,会不耐孤独的生起欲望的追寻与满足,无法满足时,焦虑不安的空虚感就充满内心。

有了定力,心念才能安住于当下心境,心能安住,妄想就不易浮动。有了定力,心的意志力才会显得专注坚毅,不易因外境所扰乱。有了定力,也才能观察到空虚感是怎么生起的。

其二是必须具备认清空虚感的妄动,造因于无法体验缘起无自性的般若空慧。人们想要 以拥有与满足欲望来填满空虚感,却不知一切能拥有的物质或精神,都只是暂存有的现象,东西会生、住、异、灭的变异,精神也是建构在特定的因素才能成立,所 追逐的外境,无非是变异性的,非实有的。若是追逐外境来作为依持,犹如在追逐如幻的彩虹。有了洞观缘起即空的智慧,才能亲切的感触所要拥有的,都只是暂有 的如幻现象,心才能放下攀缘,解开焦虑不安。

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空虚感也是在五蕴的运作下产生,有个想追 逐拥有的,有个能感受空虚者,也有所追逐的。佛法说这个追逐者是不存在的,所谓追逐者,只是五蕴的作用现象。所追逐的,一定建立在因缘生的,佛法说“一切 因缘生的都是变异如幻”。若能由缘起智慧,认清五蕴与外境是缘生如幻的本质,空虚感才能瓦解止息。

 

阅读(101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