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285270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7-30 15:54:47

分层存储和ILM(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被公认为近年存储的热点。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两者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不断的争议中,两者又被认为会并行发展。 
  
      数据存储近几年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这其中,在数据如何存储方面,有两大技术被热炒―“分层存储”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 
  
      然而,从厂商最初狂热的追捧到现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技术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伴随的是用户的质疑声甚至是厂商之间的纷争。 
  
      分层存储走向“虚拟化” 
  
      分层存储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成为一项很热门的技术,其最吸引人之处在于能够降低成本。分层存储的基本目的就是将数据引入能支持这一对象需要性能的最低成本的设备中。 
  
      分层存储根据商业价值的不同将数据存放在适当的存储设备里,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存储成本并简单化存储管理,其特点在于满足不同类型数据的独特需求,并使数据的价值和生命周期的动态情况与可用性、性能、数据保护和成本相匹配。 
 
      存储行业越来越得到用户和厂商的重视,存储厂商也看好分层存储的未来,HDS(日立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在几年前就推出其分层存储产品――即后来被IDC定义为网络存储控制器的TagmaStore通用存储平台USP。这一类型的存储被IDC认为是解决分层存储需求的最新工具之一。 
  
      一般情况下,人们依据应用对存取速度和存储量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存储介质的类型,从而使存储器的成本得以降低,这一方法称为分层存储管理。分层存储的基本目的就是将数据引入能支持这一对象需要性能的最低成本的设备中。 
  
      HDS亚太区解决方案及产品总监Vivekanand Venugopal认为,推行分层存储的理由很简单:为用户简化存储管理,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实现最高投资回报。分层存储是一个比较高端的解决方案。从整体的费用方面来看,最终能够帮助用户节省IT投资。 
  
      虚拟化也为分层存储管理带来了方便,例如:AOS(Application Optimized Storage,面向应用而优化)通过一个可以在异构型环境中实现多层存储、以应用为中心的存储和数据服务的通用存储平台,使企业不论大小,都可以管理和优化其所有应用存储需求。可以在虚拟化平台上外挂着很多其他厂商的存储设备,作为第二层或第三层存储。  企安社区http://blog.uubc.cn
  
      ILM是一个“旅程” 
  
      从近几年开始,在信息存储领域,“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就逐步成为整个行业中出现最为频繁的名词。整个业界都在关注ILM的发展。 

      企业数据虽然数量众多,但由于不同的数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其价值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数据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方案。信息的价值在不断变化,长期对其进行储存和管理需要花费成本,理想的状态是达到价值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ILM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对信息从创建、使用到归档和处理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的管理,其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企业范围内对所有应用系统中的信息实现有效的主动管理。而降低整体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则是ILM的精髓所在

在ILM厂商中,惠普可算得上是个“急行者”。2006年,惠普收购了企业级ERP应用和数据库归档软件厂商OuterBay,从而完善了其ILM产品,至此,HP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覆盖了法律遵从、信息、电子邮件及文件获取、医疗影象和数据库等各个应用领域,成为动成长企业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服务包括分析、设计、部署、管理等,让用户全面实施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业务发展经理林佑声认为,ILM是一个旅程,而不是一次性的重要资产和资源投资。ILM旅程包括如下五个主要阶段:数据发现和分类、存储分层、根据策略的数据移动、连续的数据可用性和应用自如的ILM。 
  
      在电信、政府、税务、医疗等行业将是ILM应用比较集中的区域,例如:目前很多区域性的医疗中心主要做的是共享医疗资源以及提升医疗的服务品质,医院需要管理大量的病人影像数据。医疗归档解决方案利用HP MAS系统能够加速诊断速度,使归档图像的检索和恢复更加简单。 
  
      林佑声表示,一个ILM方案与适应性IT基础设施连接在一起,并且利用存储管理软件对企业应用和业务流程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管理。这个连接基于数据的创建与存储、接入等要求,并且满足实现特定的服务等级要求。使用户利用ILM解决方案降低IT基础设施的总体拥有成本。
  
      ILM领域目前正面临着三方面的变革,即控制、法规遵从和连续性。首先,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对数据的控制要走出数据中心,全面扩展到桌面领域乃至手持、移动设备,实现端到端的数据管理;其次,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信息归档和检索的速度要提高,信息应该随手可得;第三,随着数据与业务的更紧密结合,数据保护的措施需要全面增强。 
  
      谁也无法“替代”对方 
  
      无论是分层存储还是ILM,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用户简化存储管理,降低总体拥有成本,而在实现方式上,两者也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正因此,分层存储厂商和ILM厂商也为此暗中较劲。 
  
      目前业内有一种说法,ILM是分层存储的一种变形,不过是把存储从比较昂贵的设备上迁移到较廉价的设备上。 
  
      林佑声认为,其实这个目的是一样的,去帮客户去节约成本,但是手段是不一样的,分层存储做的是文档级别的存储管理,中间是靠人为的一个方式来进行。而ILM希望是透过IT的手段做到一个自动化,先设定一些策略,设定完之后它就会自动按照归档的一个策略,去做一个档案的迁移,而不是靠人工,这样可以降低人工操作失误,保证数据完整性。


  
      最近,国外的一个咨询机构做了一个调查,200多个被调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对分层存储产生疑惑,他们怀疑如果进行分层存储,其存储平台是否会被某个厂商所套牢。 
  
      Vivekanand认为,用户的这些担心和质疑的确存在,但他们是基于其它厂商的分层存储架构所产生的。而如果分层存储解决方案建立在开放标准之上,通过通用管理软件进行统一管理,所以无所谓哪家的设备,因为通过硬件直接连接的,所以数据很安全很完整,如果要更换存储设备,只需要将数据从原来的设备迁移到新设备就可以了。

有业内人士说过,相比较分层存储,ILM这个理念太大,不具体,缺少对数据访问的关注。 
  
      林佑声表示,分层存储每一层做备份基本上是用原始的数据总量去做备份的,并没有达到数据精简的目的。ILM跟分层存储最大区别在于ILM在做分级的时候,已经先对数据分析处理,而不是只是把它分开来而已。 
  
      虽然在分层存储中也存在着一些如自由迁移等问题。但随着用户信息基础架构相对完善和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分层存储将会走向更大范围的应用。 
  
      USP 
  
      异构设备间数据可迁移 
  
      用户通过部署USP虚拟化平台架构能够把不同的应用和相对应的存储层相挂钩,根据其所需的性能不同配置相应的存储资源。采用HTSM(分层存储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在异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迁移。 
  
      ILM    
      正面临变革 
  
      ILM目前正面临着三方面的变革,即控制、法规遵从及连续性。ILM对数据的控制要走出数据中心,扩展到桌面、移动设备等,实现端到端的数据管理;信息归档和检索的速度要提高,信息应该随手可得;数据保护的措施需要全面增强。 
  
      5层 
  
      IDC建议数据可分层 
  
      分别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关键业务数据、可访问的在线数据、近线数据、离线数据。它关注的是企业内数据的可用性与可恢复性。每层数据与一系列可用性和性能指标相对应,每家企业都可以定义可以满足自己应用需求的合适服务水平协议(LSA)。(X228)

 
阅读(92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