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通过MULTI, EXEC, WATCH等命令来实现事务功能。事务提供了一种将多个命令请求打包,然后一次性、按顺序执行多个命令的机制,并且在事务执行期间,服务器不会中断事务而改去执行其他客户端的命令请求,它会将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执行完毕,然后才去处理其他客户端的命令请求。
一个事务从开始到结束通常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 事务开始
2. 命令入队
3. 事务执行
每个redis客户端都有自己的事务状态,这个是无状态保存在客户端状态的mstate属性里面
-
typedef struct redisClient{
-
//...
-
multiState mstate; /*multi/exec state*/
-
//...
-
} redisClient;
-
typedef struct multiState{
-
// 事务队列,fifo
-
multiCmd *commands;
-
int count;
-
}multiState;
-
-
typedef struct multiCmd{
-
robj **argv;
-
int argc;
-
struct redisCommand *cmd;
-
}multiCmd;
WATCH命令是一个乐观锁,它可以在exec命令执行之前,监视任意数量的数据库键,并在exec命令执行时,检查被监视的键是否至少有一个已经被修改过了,如果是的话,服务器将拒绝执行事务,并向客户端返回代表事务执行失败的空回复
每一个redis数据库都保存着一个watched_keys字典,这个字典的键是某个被WATCH命令监视的数据库键,而字典的值则是一个链表,链表中记录了所有监视相应数据库键的客户端
-
typedef struct redisDb{
-
// ...
-
dict *watched_keys;
-
// ...
-
}redisDb;
通过这个字典,服务器可以清楚的知道哪些数据键正在被监视,以及哪些客户端正在监视这些数据库键。
所有对数据库进行修改的命令,比如SET, LPUSH, SADD, ZREM, DEL, FLUSHDB等等,在执行之后都会调用touchWatchKey函数对watched_keys字典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客户端正在监听刚刚被命令修改过得数据库键,如果有,这个函数会将客户端的REDIS_DIRTY_CAS标识打开,标识该客户端的事务安全性已经被破坏。
阅读(384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