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耳炎的误区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并非所有中耳炎都有耳痛和耳道流脓。北京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有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题。
误区二: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专家表示非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
误区三:只要有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耳道出水、流脓的原因很多。除中耳炎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症状。比如外耳道炎,有时可表现为耳道“出水”,伴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
误区四:耳道流脓时,不宜手术
耳道流脓时手术不影响手术效果。以前,由于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如今,由于耳科技术的发展,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即使在化脓期也可以接受手术,不必顾虑流脓是否会影响手术效果这个问题。
误区五:中耳炎手术可以完全恢复听力并消除耳鸣
期望手术后听力马上恢复正常、耳鸣马上消失是不太现实的。中耳炎病程多较漫长,长期的炎性刺激会影响内耳系统,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及耳鸣。手术虽可清除病灶和重建听骨,但仅能部分或大部分恢复因听骨损害、鼓膜穿孔引起的听力下降,不过,病灶的清除对耳鸣的间接恢复还是有帮助的。
误区六:治疗中耳炎,只要吃抗生素就可以了
抗生素仅是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之一,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并非吃吃抗生素那么简单。急性中耳炎患者除用抗生素外,有耳痛的患者还需要用滴耳剂;慢性中耳乳突炎反复发作者、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应尽早手术。
误区七:中耳炎屡治屡发,无法根治
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炎性病灶,鼓膜未修复导致中耳鼓室进水、继发炎症。随着耳科技术的发展,部分中耳炎,如慢性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可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目的。
误区八:预防中耳炎,只要耳道防水就可以了
预防耳道进水仅对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者有一定效果,对其他类型的中耳炎效果甚微。比如,分泌性中耳炎和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由于其发生与连通鼻子和耳朵的结构—咽鼓管的阻塞有关,故一切易导致咽鼓管阻塞的疾病均需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