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42895
  • 博文数量: 16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14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6-05 15:2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63)

文章存档

2016年(1)

2015年(2)

2013年(160)

我的朋友

分类: 其他平台

2013-07-21 23:19:22

 文物书画之收藏和拍卖,因资本和金融业的介入,一浪高过一浪,如脱缰之马,脱离民间收藏和文人清玩的传统,以及传统世家递藏的本色远远。但十余年来挟收藏大潮又内幕频出,闹出不少奇闻、丑闻,频惹官司和祸事,一波三折,跌宕离奇,续接了前人关于古玩业的负面记载。痴迷收藏,有人误入歧途,锒铛入狱,大好事业不再;鉴定文物,有人轻易表态,被套尴尬,一世盛名受辱。
  例一:新世纪开始不久,媒体爆出了一条“大批石鲁遗作惊现河南”的消息。豫东商丘某县一位郭姓农民,向外界展示了其父子二人精心收藏石鲁于“文革”困顿时期的作品,多达数百幅。河南与陕西是近邻,石鲁等“长安画派”的名家,素来和河南关系密切,石鲁的画价被市场步步推高之后,河南围绕石鲁生平编故事和买卖其书画之人不在少数,这其中也有当官的。郑州某区委书记,从郭姓农民手里,买有石鲁的画。他带着手头石鲁的作品前去找行家咨询,并请求鉴定,杨仁恺老前辈最先看到了,表现欣喜异常。王朝闻,这位当年的红色雕塑家,后来的美学和美术评论大家,据说在延安是“鲁艺”的老师,曾教过石鲁学艺,他扶病为筹备中的石鲁作品研讨会题写了会标。那一阵子,就是连华君武等人也相继表态支持。
  可是,在西安的石鲁遗孀闵力生,和陕西美协则一致声明反对。他们作为最亲近和了解石鲁的人,平白无故,不承认石鲁有这么一批画。因为这一批画的出现,画家的家庭也发生分裂,有人认定是石鲁真迹。恰如徐伯阳认不准裸体画里的妈妈。转眼到2002年的春天,由那位区委书记出面,带人到北京组织开研讨会,不仅有业界的领导出席,老辈还有人提议在郑州建一座石鲁艺术馆。而就在这时,商丘警方接到举报,立案调查有“制售假画嫌疑”的郭姓农民,当事人承认了这批画有真有假,真假参半。
  纷纷扬扬中,爱书画的区委书记,本来要挑头建设石鲁艺术馆的,已升迁了却很快就翻了船,锒铛入狱,大祸天降。而石鲁的画,是官司重点。他到底都不认为自己参与了欺诈,因为有那么多前辈专家出面肯定,尤其是著过《国宝沉浮录》的大名家杨仁恺先生,岂能信口雌黄?这里面还有个细节——郑州方面为了感谢杨的鉴定,曾送一幅石鲁的作品给杨先生,而杨正式转交给其所在的辽宁博物馆,为此,博物馆还特地为他颁发了收藏证书。媒体和记者,本来正面报道的,这时则翻脸而追逐报道案件。
  书画变成了丧门神,可瓷器也惹出祸事来。也是2002年,豫北新建设的鹤壁市区,大街上忽然出现了以收藏家张某名字命名的“古典艺术博物馆”。 5月11日,那天是“世界博物馆日”,各方宾客到新开张的艺术博物馆贺喜,鹤壁矿务局与鹤煤集团为经济后援。这个博物馆当时以传世古瓷器展览为主,面对河南电视台现场采访,故宫博物院的朱姓副院长,不容置疑地举例说,如此紫定重器,就是故宫也没有收藏,当属无价之宝。当天下午,包括领导在内,诸人来到距鹤壁市区不远的张家参观,老院也满满古董,其中有个专门陈列砚台的屋子,墙上悬挂是故宫另外一位副院长的题词。江南一著名古陶瓷专家,自己不能抽身前来,特地要公子亲临捧场。顺风船走得很快,一时间,远到深圳和上海浦东,都出现了这位收藏家冠名的博物馆。对外号称是五世收藏或四代收藏,可我几次当面问他,当事人王顾左右而言他,只是不做正面回答。
  区委书记和国营的煤老板,不能说不文气。那董事长从挖煤工人干起来,人在盛年魄力大,曾经独家赞助中国作协,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举办当代作家书画展,自己也出版有数本诗集。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知道两个人谁先找的谁,反正一拍即合,矿务局和鹤煤集团支持,双方以股份形式,就成立了古典艺术博物馆,号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艺术博物馆,企业掌握有控股权。后来,博物馆改名为“鹤煤集团古典艺术博物馆”。这期间一直议论不断,去年吧,这位集团董事长才上调省里便出事了,收藏家也随之被拘。前不久,我出差过豫北,特地在鹤壁的新市区绕了个弯儿,十年街树已成林,可黄叶秋树掩映里的古典艺术博物馆,明显是凋敝了,令人顿生铜驼黍离之感。
  今日犯经济案俗称是贪官者,已经上断头台的,从河北的李真到四川的****,多有金屋藏娇,也都有真假难辨的字画古玩。而文物书画,类美妙女子,可以怀想和欣赏,却不可以亵玩和霸占。台面上的雅玩清赏,很多时候是不见底的一潭浑水,是聊斋故事里的狐仙,即入流通领域,它天性一变,便不再吃素。例如碑帖,人称“黑老虎”的,不仅大把吃钱,还会咬人、吃人。而古来的文玩书画大家如米芾、张大千者,常常持才而浑水摸鱼,以假乱真。《清波杂志》卷五曰:“老米酷嗜书画,尝从人借古画自临榻,榻竟,并与真赝本归之,俾其自则而莫辨也。巧偷豪夺,故所得为多。东坡《二王帖跋》云:‘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因借以讥之。”
  最近,也算“给力”,好像是为盛世收藏加油,现代书画收藏和鉴定大家《张葱玉日记·诗稿》残编面世,好事者纷纷从中找话题资料。但风流木雁斋,当年自己也买假卖假——
  1938年9月29日 曹友庆来,持予倪画一轴去,盖北游所获者,不真而归,可欺俗目。
  1941年2月21日 访杜博思,以沈白石《三秋图》得三千元,实伪品也。
  同年9月5日 购伪仇十洲《清明上河图》一卷,馀翁经手,计值一千八百元。

来自【伍佰艺书画】
阅读(36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