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093
  • 博文数量: 7
  • 博客积分: 252
  • 博客等级: 二等列兵
  • 技术积分: 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3-26 19:04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7)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系统运维

2011-10-15 08:49:26

在中国印章史上,元代以大量楷书、花押、图纹和八思巴文字入印,形成了这个时期独特的面目和风格,后人泛称为“元押”。胡家持先生“元代押印研究”一文说:“史载公元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建立统一的蒙古政权之前,蒙古民族尚无用印史。据《公元·塔塔统阿传》记载,广州刻章公司成吉思汗曾问塔塔统阿印章有何作用,塔氏答曰:‘出纳钱谷,委任人才,一切事皆用之,以为信验耳。’‘帝善之,命居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可见此前蒙古族没有自己的印,更没有自己的印式,统一中国前后才开始延用文化渊源深远的汉人印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刻玉印”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陶宗仪是元末时人,所记应当是比较可靠的,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元押存世量如此之大的原因。但传世的元押,多为铜印。王献唐先生《五灯精舍印话》“佩印”云:“元时铜印皆摹国书,柱钮上有穿,当时虽庶民皆佩一以为信记,故至今流传独多。”亦可作补充。押指在文字、契约上签的字或画的符号,签画于文书,表示个人的许诺。大多数色目人不懂汉字,又为使用简便,才开始在社会上逐渐流行起押印来。楷书押是元押中传世最多的种类,其形制多为竖长形,上面一个楷书姓字,下面为一个花押,楷书为的是易识,而下面花押则为防伪。这种通俗易懂而又有凭信意义的押印,在汉、蒙人民的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南村辍耕录》又记“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按周广顺二年,平章李谷以病臂辞位,诏令刻名印用。据此,天河区刻章则押字用印之始也。”沙孟海《印学史》记:“据记载,南北朝已用花押。唐韦陟签押,草法牵连,很美观,时人称为‘五朵云’。但还未将花押入印。花押入印,据说始于五代。”沙先生的“据说”或出自《南村辍耕录》。现代一些政府官员或特殊机构人员因公务需要,要签署许多文件和文书,也要手写体的署押,为使用方便,亦刻有木头或胶皮图章。

图像押印在汉代已出现,有车马、人物、动物、屋宇等,与汉文字印一样,多为方形。刻章而元代图像押印在形式上很丰富,有葫芦形、鱼形、随形、酒壶形、鼎形、钟形、琵琶形及一些叫不出名称的形状。四月,我在成都古玩市场见到几个元押,其中一枚图像很奇特,画面是两个头像,下巴连在一起,像连体人,姑且名之“联头”押。还有一奇是人物发型是一个“小平头”,形象很现代。元押中虽有人物,但在许多关于元押的书籍中,还没有见过这种图像。然而,无独有偶,我在“盛世收藏网”上又看到一个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联头”押。我原来坚信这个押印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有点动摇。恰巧单位组织参观世博会,广州印章我携印到上博请教孙慰祖先生,并说出自己的困惑,孙先生仔细看过,认为印是元代的。这说明元代和其他朝代一样,一些受人欢迎且可以通用的印章式样是成批生产的。至于“小平头”问题,则让我再次想起黄宾虹先生说的“近人多谈新艺术,有言太阳光下无新物,皆是旧翻新,否则痴人说梦耳。自古至今,广州刻章由新而旧,旧而又新,去旧换新……”。

  汉代董姓印章已见多枚,且有汉“董建”穿带印。我一直想买个元代董押印章,但至今未曾见到一个,好像元代没有姓董的人似的。



阅读(36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