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149462
  • 博文数量: 361
  • 博客积分: 10828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416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1-20 14:3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61)

文章存档

2011年(132)

2010年(229)

分类: LINUX

2011-05-06 16:23:58

概论

  无论是逐行扫描还是隔行扫描,都有视频文件、传输和显像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相通但不相同。最早出现的是隔行扫描显像,同时就配套产生了隔行传输,而隔行扫描视频文件是到数字视频时代才出现的,其目的是为了兼容原有的隔行扫描体系(隔行扫描就是到现在还依然在广泛应用)。
  通常分隔行扫描和两种。隔行扫描指显示屏在显示一幅时,先扫描奇数行,全部完成行扫描后再扫描偶数行,因此每幅图像需扫描两次才能完成,造成图像显示画面闪烁较大。 因此该种扫描方式较为落后,通常用在早期的显示产品中。
  隔行扫描就是每一被分割为两场,每一场包含了一帧中所有的奇数扫描行或者偶数扫描行,通常是先扫描奇数行得到第一场,然后扫描偶数行得到第二场。由于视觉暂留效应,人眼将会看到平滑的运动而不是闪动的半帧半帧的图像。但是这时会有几乎不会被注意到的闪烁出现,使得人眼容易疲劳。当屏幕的内容是横条纹时,这种闪烁特别容易被注意到。

编辑本段隔行扫描的由来

  先说隔行扫描显示。
  众所周知,帧率只要达到24fps就达到流畅,电影就是按这个标准执行的。但是考虑到交流电频率50或60Hz,电视标准制订者确定了25或30fps的帧率。如果电视机采用逐行扫描,每秒扫描25或30帧行不行呢?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不行。原因在于,在电子束的照射下,CRT的荧光粉会立即发光,但只要电子束一离开,几乎瞬间就会暗下来。人眼虽然看不到这么明显的变化,但仍然会有亮度衰减的感觉。可以想象,如果采用30p扫描方式显示,当电子束从屏幕的上半部分移到下半部时,屏幕上半部分的亮度就有了可以观察到的衰减,于是画面下半部分显得更亮。这只是一个瞬间,事实上最亮的部分(当然就是电子束刚经过的区域)会不断移动,从而产生闪烁现象。这种现象你也见过,就是在电视上看见CRT电脑显示器那种感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佳的办法是加倍刷新率,改成60p扫描,将每幅画面扫描2次,因为在60分之一秒内,人眼能感觉到的亮度衰减就很小了。可是这样做,单位时间内扫描的总行数会加倍,那么水平扫描的速度就要加快。如此一来技术要求就会过高,以当时的条件做不到。于是标准制订者想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先花60分之一秒扫描奇数行(上场),然后再用后60分之一秒扫描偶数行(下场),两者互补成完整的画面。虽然扫描下场时,上场的亮度衰减了,但是由于亮暗的部分交织在一起,反而不易察觉。
  (注:后来都实现了,几年前的刷新率普遍达到85Hz,有的甚至达到120Hz,某些电视机也能进行逐行显示。)
  发展到固定像素设备(如液晶、等离子等),因为所的点都是同时发光,且光度始终固定,不存在CRT遇到的相关问题,所以现在的一些平板电视能支持24p显示,而以前CRT是不可以的。
阅读(182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