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32337
  • 博文数量: 180
  • 博客积分: 10029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1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11-06 09:15
文章存档

2010年(133)

2009年(47)

我的朋友

分类: 系统运维

2010-03-25 12:05:09

   (weiwei_fang前辈决定遗弃他的百度博客空间,作为一个受益者,我觉得很可惜。为此,我决定重新整理其中的资源,相应的问题上添加我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并测试博文中操作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希望广大的网友能够顶我! )
 
 
NS2仿真笔记1   2007-03-06 08:55
 
(对不起,总是玩TinyOS我很难毕业~~~)
   关于802.15.4在NS2中的实现
   1.ns2中的/wpan目录下就有一个实现,但是没有实现GTS机制,目录里面也有相关文档说明。
   2.有对上面一个模型的改进。
   3.~anrg/downloads.html 这个实现没有Association等过程,但是有GTS等机制的实现。

      IEEE802.15.4,业界成为Zigbee,是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的协议。 一般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硬件平台,采用加州伯克利开发的Mica系列节点; TinyOs是伯克利大学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开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WSN网络的开发需要在TinyOS操作系统上进行,但是这对于大多数的初学者会比较有挑战性, 因为TinyOS的编写语言NesC在C的基础上有了一次封装; 而TinyOS系统的调度机制本身就不简单;再者,大多数研究者(一般是研一和博一学生)不具备牢固的Cygwin、TinyOS、节点电路知识,很难在节点上跑出预期效果。

    综合以上原因,选择网络仿真,的确更加易于实现算法、搭建网络场景、获得测试数据, 尽快写作论文,早点把毕业要求搞定。
    NS2是学术界公认的权威仿真软件,本身已经集成了丰富的网络组件(节点、链路、各种TCP/IP协议、路由协议、队列管理算法等等),同时包含数据分析工具和绘图工具, 大大地简化了仿真的工作量。
    NS3项目从2006年启动,2010年初正式发布,是对NS2的全新改进,从软件架构、编程语言和仿真支持上,有了质的提高;尤其是文档说明和代码注释方面做的相当完善,相信这将极大地促进国内外网络协议的研究,加快网络协议的开发和测试,最终必将提高整个因特网的性能,甚至说整个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应用, 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体验!
 
    以下是一些关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知识: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离不开软硬件平台,无线传感器节点软硬件决定制约着研究的开展。
  目前,实用化的无线传感器节点主要有Smart Dust、Mica、Telos系列节点,Mica系列节点在目前学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Mica系列节点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的用于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演示平台的试验节点。在这个演示平台上,软件和硬件是并行开发的。图 中描述了演示平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由于该平台的硬件和软件都是公开的,所以其成为研究传感器网络的最主要的试验平台。
  Mica系列节点包括Wec、Renee、Mica、Mica2dot和Spec等,其中Mica和Micadot节点已经由Crossbow (1995年成立,专业从事无线传感器产业的公司)公司包装生产。
  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传感器网络的资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分析与实践,设计了面向传感器网络的TinyOS操作系统。TinyOS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它的基本方法是定义一系列非常简单的组件模型,因此具有高度的模块化特征,使得能够快速实现各种应用。每个组件都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整个操作系统基本上就是由一系列的组件模型组成。TinyOS的应用程序都是基于事件驱动模式的,采用事件触发去唤醒传感器工作,当系统要完成某个任务时,就会调用事件调度器,事件调度器再有顺序地调用各种组件,从而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种功能。
   
阅读(3723) | 评论(0) | 转发(1)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