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年輕的我們,肯在繁忙人生中擠出時間將垃圾分類,拒絕用膠袋,將舊衣送進回收箱,便已深覺為環保出了大力。聽聽自家、人家的祖母所言,才知道自己識見是如何淺薄。「幾十年前,我們都不知道甚麼叫環保。」幾位祖母級人馬都如是說。可她們隨手拿出來的,用碎布縫製的百家被、口水肩變身的手帕、再生手挽袋、脫胎自舊利是封的大胖鯉魚,都漂亮得叫人嚥口水。
撰文:Z的休假 攝影:廖志添(廖志添攝影工作室)
(綠色人物,首次發表於《稻草人》2011春季號期刊,第58期,由香港綠田園基金出版)
(香港綠田園基金授權刊登)
家製巧手百家被,漂亮得叫人嚥口水。(2011年,廖志添攝)
生在消費年代,我們都有個或大或小的錯覺,凡是舊的就是out的,凡是新的才趕得上潮流。不知荼毒之深,已教我們失去了辨識真偽、追逐美感的本能,代之而起的,只是狂揭潮流書,追趕明年型酷爆指標的腎上腺指數。
偶爾在慾海中抬頭,瞥見人家外婆手上的花布手帕,怎麼像《山渣樹之戀》般予人清新之感,排眾而出?卻原來,這一塊手工挑製的手帕,前生原是口水肩。而口水肩的前身,又是一件舊衣裳。
不講環保的年代
梁婆婆說:「近年聽說『環保』這名詞,覺得很新鮮很摩登,幾十年前,我們都不知道環保為何物。只是家庭經濟困難,慳得就慳,結婚穿的織錦旗袍,改成女兒的棉衣。老公的襪子,補了又穿,穿了又補,前後就可穿幾年。洗臉巾用破了,拿來抹桌子,再爛一點,用來抹地,真不行了,拿它沾威士抹爐頭。」一塊毛巾而已,能值多少錢?它磊落光明地破爛,鞠躬盡瘁到最後,才光榮引退。沒有假環保之名,但卻行環保之實。
梁婆婆的絕技多不勝數:一塊保鮮紙用完,洗淨,黏在廚房磚牆上,晾乾再用。洗完衫的肥皂水抹地。舊肥皂用破絲襪袋起,放洗手間洗手用。量米跌出來的米碎儲儲埋埋,又可煮一餐。年輕的聽著深覺懷舊,放諸今日卻正是環保,家家都是如此。
利是封變身迎春鯉
走訪廖媽媽,又是另一個故事。她拿出繡花線,示範如何剪出一對一對的利是魚。她家窗台掛滿胖胖的,會咧開嘴巴笑的大胖鯉魚,交叉尾的神仙魚,小巧精靈的金魚仔,原來都是行山友傳授的。看來精神爽利又健談的她,完全不像七十多歲人,眼明手快,思路敏捷,可能是做手工藝幾十年的深厚功力。她邊做魚仔,邊想當年:「邊帶幾個孩子,邊做手工業幫補家計。老三還小,走走跌跌,最擔心他一手抓破蕾絲衣料,幾十元,賠不起,手工才賺幾塊錢而已!於是撒一把珠片讓他逐個拾起來,偷些許時間做手工。」
勤懇的廖家媽媽,由蕾絲旗袍、閃閃釘珠手袋,做到聖誕節燈飾、大熱的膠花,由孩子還小,做到孩子會幫手。一雙巧手,幾十年沒有停過。如今拿起剪刀,拿起萬能膠,一雙一對的大中小魚,又栩栩如生地由她手上歡蹦活跳起來。春天氣息,自祖母的手上散發,家家戶戶瀰漫起來。(z的休假)
阅读(375)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