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3289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09-04 22:08:21

从毛泽东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诸多开国皇帝的影子,比如嬴政、刘邦、刘秀、李世民他们,但如果真要用最时髦的相似度来比较的话,历史上除朱元璋外,恐怕很难再有合适的人选来与毛泽东做比。只恨时空阻隔,两人无缘一聚英雄惜英雄,实乃莫大之遗憾也。


首先,他们的出生相同。根据我们一般的观点,中国在创建大一统帝国的开国皇帝中,唯只有刘邦与朱 元璋两人是平民出身,并且唯有他们两个真正通过波涛汹涌的农民运动取得了正统地位。实则大大的不然,除去皇帝的虚号之外,下层出身、农民运动、帝王之实, 毛泽东又缺了哪一样了?相较而言,刘邦起义前是个亭长,好歹也是国家底层的公务员,其兵痞子、流氓的气息更浓;朱元璋雇农家庭出身,其父母、大哥、侄子在 一场灾荒瘟疫中先后死去,可谓身世悲惨;按当时的阶级标准划分,毛泽东绝不是宣传中所谓的农民出身,而应该在小地主行列(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说毛泽东每 次上学午餐带得总部平时吃的要多,后来她妈妈才知道原来小毛是把午餐分一半给没有午餐的一个同学吃了。本意是在宣传毛主席从小思想品德就好,却也由此透露 了毛泽东的阶级出身)。不管怎样,毛泽东家庭环境比朱元璋要好得多,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两人深入骨髓的农民特质是相通的,这点在他们的执政过程中可以得 到充分的体现。


其次,从他们发迹到成就伟业的过程中,朱元璋接受了书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毛泽东又将“九字纲领”改为“深挖洞,广积粮,缓称霸”,深得朱的要领而又不失灵活的实际应用。朱元璋的革命根据地南京的石头城那是大大的有名,抗战时的 地道战、解放后的防空洞,曾经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时代在进步,自从有了空袭之后,再高的城墙也阻挡不了。再看他们的奋斗历程及两个时代背景的比较, 又是多么地类似。一般说来,流寇神出鬼没,有着强大的战斗力,但最终不可能有大出息,黄巢、张献忠就是明证。我们的朱元璋很注重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围绕南 京城步步为营,逐步展开;我们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延安,地球人都知道,毛泽东在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不必怀疑。我们对金庸《倚天屠龙记》 的内容大概并不陌生,明教教主张无忌率领天下英豪勇猛抗击元军,到头来却被朱元璋捡了个大便宜。如果把明教改为白莲教或红巾军,张无忌改为韩林儿,我想大 抵还是符合历史原意的。正是由于有河南、山东的韩林儿、刘福通部正面与元军苦斗,才有了朱元璋在南部发展做大的机会。朱元璋也一贯坚持“缓称王”的策略, 一直尊韩林儿为正统,哪怕是在韩林儿实力比不上自己的时候,直到荡平天下之后接韩林儿来南京继承大统,却不知何原因长江涨大水将韩林儿卷走为止。如果把元 朝比作小日本,白莲教韩林儿比作国民党蒋介石,你会惊奇地发现历史的惊人之处:毛泽东利用蒋介石与小日本正面拉锯战之机,不断于敌后发展壮大革命根据地和 革命队伍建设,当小日本被赶跑时已经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无奈蒋介石不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错估形势,失败之势无法挽回。当然朱元璋又有所不同,朱元璋所 要对付的不是韩林儿,而是力量强大的陈友谅和张士诚,但其首先共同一致对付外敌,然后再窝里斗的本质是一样的。还有,搞革命,人才是关键。朱元璋若不拢络 人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就不可能成就他的帝王伟业。到了毛泽东时代又有所不同,因为当时有了无产阶级革命信仰在支撑,更有政党力量的约束,毛泽东更多地 体现为又拉又打得谋略,打击一批人,同时也拉拢一批人,当然是炉火纯青,恰到好处的那种。


再次,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朱元璋于毛泽东在守江山的过程中又体现了惊人的一致。按照黄仁 宇的观点,朱元璋的明朝显然带有乌托邦的色彩,看起来更像一座村庄而不像一个国家。中央高度集权,整个国家被整肃成一个严密而又均匀的体制。一方面,朱元 璋通过各种借口,包括“徙富室以实京师”(此举历代王朝皆有据可循)和大量制造冤假错案残酷打击富室地主阶层;另一方面又通过“土改”和大型移民运动重新 分配农民土地,并且通过圣旨大力强制实行计划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朱元璋的本意是要建立一个皇帝高度集权而下层又趋于平均化的国家,这在任何时代恐怕 也只能是空想。而新中国的毛泽东时代,我们有了社会主义的崇高信仰和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我们根本就不用像朱元璋一样制造种种借口就取得了土地改造和工商 业改造的圆满成功。完后又搞集体,吃大锅饭,这场景朱元璋在梦里大概也不常见。只是,回过头来,又不免有所感慨:农民淳朴,农民同样也自私小心眼,全国性 的集体大生产未免有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我们的民族资本家已经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发展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人,他们已经基本上有了跟洋鬼子打交道、做生 意的能力和经验,他们是新中国能跟世界接轨的特殊一批人,就这样好比养猪专业户因为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狠心将所有正在发膘长肉的“架子猪”给全宰了,不免 觉得可惜。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可谓恨之入骨,惩治贪官,管你官位有多大,管你曾经立过多少功,哪怕是皇亲国 戚,全部豪不容情,眼睛不眨,统统宰掉!为了反贪,朱元璋不惜动用刷洗(用开水浇人身上,用铁刷刷到只剩下骨架)、抽肠(将肠子从肛门抽出)、剥皮实草 (剥人皮,用草料填充,示众)、凌迟等酷刑。当然,反贪的更大目的恐怕还是为了消灭潜在威胁力量和打压地主豪门。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恒案、空印 案等,疯狂屠杀十几万人,致使“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值得讽刺的是,越是反腐,腐败问题反显得更严重,朱元璋之后,大明帝国即陷入腐败的深渊,此所谓 物极必反之故吧。老人们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总是怀念毛泽东时代的廉政环境和毛主席的英明。建国伊始,就将两个昔日屡建战功的“红小鬼”、大贪污犯刘青山和 张子善公审枪毙。“三反”、“五反”运动,乃至后来“文革”的起因,皆有出于反腐的考量。而对于所谓的打击地主豪门、异己势力,自从发明了阶级帽子之后, 随便扣个大帽就行,方便多了。其实,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时期腐败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人治永远解决不了腐败问题,唯有法制,唯有权利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方是 王道。回顾朱元璋时代和毛泽东时代,以及他们之后的时代之间对比一下,回味无穷。


在朱元璋任下为官,实乃官员之大不幸。今朝脑袋还在脖子上好好的,难保明天就不会身首异处。朱元 璋发明廷杖,任何官员,只要朱某人看不顺眼了,就可以公然于朝堂之上,扒掉官员的裤子打板子,让人颜面无存,整个大明王朝下来死于廷杖之下的不知有多少。 并且,官员不仅有来自上头的恐怖统治,而且也有来自底层老百姓的压力。朱元璋明确规定官员不许擅自下乡考察工作,以避免其搜括民脂民膏,朱元璋真可谓时代 伟大的预言家,深刻领悟了“劝农即伤农”思想的实质。朱元璋放手发动群众,检举官员的不法行为;百姓可以随时进京上访,百姓甚至可以捆绑抓拿官员,送京审 判,如有敢于阻挡者,诛其全家。因此在朱元璋时代,时不时可以看到庄稼汉押送贪官的情行,实乃大快人心之举。这跟文革时期的“造反有理”,简直如出一辙, 只是规模上无法比拟罢了。


新中国的造神运动把毛泽东造成了一个活神,当时的红宝书,人手一份,早请示、晚汇报成了“法定程序”,背毛主席语录成了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其实朱元璋也有本“朱氏语录”名曰《大诰》,号召全国人民加强学习。只是其内容,毛语更注重理论学习,而朱语更强调生活实践罢了。


限于篇幅,就先扯这么多。当然,上述种种缘由有历史惯性延续的原因,甚至可以说是主要的原因。毋宁说时代保留了清朝的大量残余,不如说留给我们“遗产”的 实际上是大明帝国。因为女真人从原始社会走来,凭借武力打败了大明帝国,但其精神实质却基本上延续了明朝固有的一切,而打造我们大明帝国的总工程师正是我 们的朱元璋同志。如果没有中国近代史上几十上百年的风雨突变过程,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们的伟人毛主席所建立的功业将盖过历史上任何一位“有理想、有才 干、有抱负”的贤明君主。毛泽东没有帝王之实,却有胜于帝王百倍的崇高威望。几千年来封建君王想为而不能为的事情,毛泽东做到了;他们最害怕出现而极力压 制的事情,毛泽东也做到了。光社会主义土地改造彻底解决一直困扰中华民族的土地问题(可以说历代王朝的兴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土地问题)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 革命发动下层百姓打倒现有官僚体系两项,足以奠定毛泽东“历史第一伟人”的地位。然而如果没有近代史的突变做根基,就不可能成就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可 以说是时代造就了毛泽东。既然有了这么一段突变的过程,我们就不能忽略了这一过程的存在。站在今天的角度(历史纵深的时间还不够,加上固有的时代局限性, 我们或许看得并不太远。未来多少年之后的人们再来回顾这一段历史,说不定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谁能肯定我们的祖辈、父辈们走过的那段历史到底是进步了还 是倒退了或者兼而有之?盖棺定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历史人物的毛泽东注定是要接受历史检验的。

阅读(208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