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5-12-08 09:24:23
記得在上月中於本欄談到粵語流行曲中鮮有採用混聲大合唱的方式。話音甫落,卻又發現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片尾所唱的主題曲《差一點我們會飛》也是領唱加混聲合唱的,只要改寫一下,就是很好的粵語混聲大合唱歌曲了。
《差一點我們會飛》由戴偉作曲,陳心遙作詞,黃淑蔓領唱,英仁合唱團合唱。
影片中,有一段惡搞「英仁書院校歌」的情節,其歌詞是:「郭富城,係咪唔順超,佢要做水火箭,英仁射上天,我上台,遇着余鳳芝……」其實這惡搞校歌的歌調,有若干片斷是融入到片尾的這首《差一點我們會飛》之中的,比如黃淑蔓一開始唱的時候只是啦啦啦地哼了幾個音:do do so(低音), mi mi do mi so,這就正是「郭富城,係咪唔順超」所寄調的樂音。
其實這樣地把同一音調貫串到一部作品的不同地方去,是音樂創作的常用方法。諸種舞台劇的音樂如是,電影音樂也如是,是所謂的音樂主題。很多時,創作者還以特定的音樂主題來代表某角色形象。
《差一點我們會飛》聽來不像流行曲,更像是嚴肅的音樂作品,尤其合唱部份,「校歌」的感覺頗是強烈,但最重要是電影需要這樣一首歌曲,而不是歌曲應不應是流行曲風的吧?
合唱部份,有幾句歌詞是不叶音的,字音會被唱歪,如「『奮』進」、「好『時』光」、「為世『界美』好」等,大抵,這是作詞人刻意任隨它不叶音的,可說是一種「寫實」或是對現實的「戲仿」,因為,一直有很多校歌的歌詞都是有不少字句不叶音的,會把字音唱得歪歪的。
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講的是追尋夢想的故事,也提出了香港是否一個可讓人有夢的地方的問題。所以,主題曲詞自然也會說到夢。為此禁不住聯想到前些時談過的《是有種人》,歌末便寫道:「是有種人,令這兒有風景,有種個性,從未曾被鑑定,別睡在夢裏,站著造夢更起勁!」都是說夢,說的出發點看來也有些相近。
《哪一天我們會飛》這影片,夢想之焦點是飛翔,製作飛行器具以至有朝一日當飛機師。這選擇使夢想容易通過影像來呈現,何況飛的意象會讓人們感到自由自在。這裏倒是聯想到當年潘源良為甄妮填的《飛翔境界》,乃是由遠古中國的飛天神話傳說寫起的。所以,影片的主題歌詞當然也會提到「飛」,而歌名更喚作「差一點我們會飛」,雖然換句話說就是最終沒有成功,未能達成心底願望,但其實已經引導了身旁的人去勇於尋求自己的夢。看看第一段歌詞:「……你笑容,早應已逝去,當初的衝天志,有沒有踐踏碎?是哪些不能言傳的夢,才令我闖蕩在未知裏,就算知,歲月已經歸不去,仍邁步前往,向大世界出去!」這當中的「我」正是因「你」曾有的「衝天志」而有「闖蕩」的原動力,而這正是影片的重要主題,詞人真可謂入手擒題。
聽到第二段歌詞:「仍然要相信,這裏會有想像……」則免不了又想到年前那場「遮運」,也曾讓不少人對這裏的未來有無限的想像。相信,這首主題曲詞有了這兩句如詞眼的句子,便足以振起全篇,即使合唱團伴襯地唱着老生常談的勵志句語:「……向前行,由今天,承諾我目標,為世界美好多一點,付出所有!」也彷彿有了詩意。
※
※
按: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說詞話」專欄,見報標題是「唱出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