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2-10-27 09:53:49
這篇訪問原刊於1967年8月14日《星島晚報》的「星晚文化周刊」,訪問的執筆者是司徒維英,見報時標題是「訪國樂家呂振原談琵琶、古琴在美國」。
曾經在紐約卡奈基音樂廳演奏中國琵琶、古琴,並獲得《紐約時報》及《前鋒論壇報》好評的中國琵琶演奏家呂振原,在離開香港十年後,最近又回到香港,並定於九月十日在大會堂和他胞弟呂培原領導舉行一個國樂演奏會。
呂振原現在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在該校「民族音樂系」中講授中國音樂,他在學校組織了一隊中國國樂團,分高級組和初級組,每隊有成員二十人左右,包括有美國學生及中國留學生,分別演奏各式各樣的中國樂器,如二胡、大胡、簫、笛及鑼鼓等均齊備,至於樂器則全都是台灣或香港運去的。
他說,組織這個國樂團的主要目的是發揚中國音樂,使外國學生對中國音樂有所認識,這個樂團曾到加州大學附近的各大學表演過,並深獲美國學生的歡迎。
美國學生學習中國樂器,呂振原解釋說美國學生認為那是一種學問,學習中國樂器能充實自己的學識,以增進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在國外有很多專家是專門研究中國文學及藝術的。
東方音樂在美國受到普遍的歡迎,雖然中國音樂的風格及樂器的構造,與他們本國的有很大的距離,但通過了音樂──音樂能破除語言和文字的範疇──他們總可以領略一些音樂的精神以及感情的共鳴,他們尤其欣賞東方音樂的神秘色彩。
這位國樂演奏家又說:一般來說,外國人比較喜歡旋律分明及音響有強烈對比的調子,這種曲調容易為他們所接受,因此,他自己的一首作品《軍樂操演》吸引了許多外國人的興趣。在琵琶和古琴中,美國人喜愛學習古琴,同時亦比較欣賞古琴,這是因為學習琵琶較古琴困難的緣故。
他又指出在唐朝時,古琴的記譜法是文字譜,一首短短的樂曲要寫成長長的一篇文章。後來簡縮成為形似方塊漢字的方法後,這種琴譜在幾百年來都沒有更改過。因此,外國人學習起來難免感到困難,但呂振原認為,這種記譜法沒有改良簡易的必要,能完整地把古代的風味保留下來,更有其價值。
今年才三十出頭的呂振原,在十歲即開始學習彈奏中國樂器,尤其對琵琶及古琴的演奏最感興趣。他由上海到香港後,曾舉辦過獨奏會及在電台演奏。呂振原在一九五七年離開香港前往巴西聖保羅市表演,隨後即轉赴美國。
一九五九年抵達英國後,即在紐約卡奈基音樂廳作首次的琵琶演奏,得到了《紐約時報》與《前鋒論壇報》的好評。英國廣播公司隨即邀請他前往倫敦作廣播及電視演奏,巴黎電視公司亦邀請他前往表演,受到無數中國人及外國人的歡迎。
回到美國後,分別到各大城市及各著名大學府,如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及史丹福等表演,以宣揚中國國樂,在一九六一年獲聘到加州大學講授中國樂器。
他說,加大的民族音樂系課目繁多,除了有中國音樂外,還包括有日本的雅樂,印尼、印度、非洲、墨西哥、菲律賓及中東等地區的音樂。就是非主修民族音樂系的學生,也規定要選擇兩種地區的音樂,作為「音樂欣賞」這門必修科。
呂振原對中國國樂演奏家在美國的缺乏,感到非常遺憾,他指出日本的雅樂在美國較國樂廣泛,就是因為日本音樂家比中國的多,而雅樂本來就是中國唐朝的音樂,只是傳到了日本,而在我國反而失傳了。不過,外國人卻不論日本或中國,都把它們統稱為東方音樂。
除了彈奏琵琶及古琴等外,呂振原還作了一些琵琶獨奏曲,包括很受外國人歡迎的《軍樂操演》,及《流水》、《燭光》、《龍舟》等。
《燭光》一曲將能帶給聽眾一新的耳目,這算得上是首前衛派的新作品,是運用西洋組織法來創造的中國琵琶音樂,他寫這一首樂曲的動機,完全是因為受了西洋音樂的影響。
他現時正在用英文寫作一本有關琵琶的書,以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琵琶的構造、歷史、音色、作品及其彈奏方法等等。
在逗留本港期間,他曾應麗的映聲中文電視台邀請演奏琵琶,又替百代唱片公司灌錄一張他獨奏的唱片,呂振原在一九五九及一 九 六 四年,分別獲美國「利華奧」唱片公司邀請灌了兩張琵琶及古琴獨奏唱片。
呂振原對香港在十年來的變化之大,感到驚異,他將於九月十五日離開香港,前赴台灣表演。然後再赴東京演奏一場,預料十月四日到夏威夷大學表演後,必須於十月九日前趕返加州大學開課。
離開香港十年的呂振原,除了探望親友外,將於九月十日和他胞弟呂培原,在大會堂舉行一場國樂演奏會,和本港愛好國樂的觀眾及學子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