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2-07-18 07:40:49
二 一散度棋子與一散度格子
散度理論,旨在揭示呑吃散度的多寡與活動空間(行動力)的多寡的關係,從而幫助我們較好地思考適當的棋步。這當中,首要的概念是「一散度棋子」和「一散度格子」。
重溫第一節所述,
一散度棋子是指棋盤上某枚棋子自身的散度數值是一。
一散度格子是指棋盤上某個空格,某方在這空格上落子,吞吃散度總數會是一。
這兩個概念,「一散度棋子」在開局階段會顯得重要些,而「一散度格子」則在中局及以後的階段顯得重要些。
在「一散度格子」上落子,就是「凝聚手」,亦有人稱為「安靜步」,後者是據英語術語「Quiet Move」譯過來的。遠在2006年的時候,筆者就經常把「凝聚手」另稱為「不下之下」,因為覺得「不下之下」這四個字更能道出在「一散度格子」上落子的棋理意義。
「不下之下」是一種理想的棋步,這種理想棋步及其背後蘊藏的棋理,看來還是黑白棋所獨有的。
何謂「不下之下」?
黑白棋下至中盤階段。要是乙方禮讓甲方連下兩三手棋,這對甲方來說是壞處多於好處的。原因是:連下兩手棋吃的棋子(散度)肯定比下一手棋的多,連下三手棋吃的棋子(散度)肯定比連下兩手棋的多,而在中盤階段,吃子愈多往往意味活動空間變得愈少,也就是會愈來愈變得被動。這是黑白棋深具魅力之處。
所以黑白棋高手在中盤階段,都會努力尋求或締造「下了棋子卻像是不曾下出一着棋」(下如不下,也就是筆者所謂的「不下之下」)的理想棋步,逼使對手好像是要連下兩、三手棋。而在「一散度格子」上落子,是甚能取得「不下之下」的效果的。
下面試用「斑馬」程式來做一個小實驗,看看某方連續下三手棋的變化:
圖五裡的左圖,輪由黑下,斑馬前瞻十六步的估值是正九(假如下B4最佳步),頗佔一些優勢。黑下B4後,如繼續讓黑方下子,斑馬前瞻十六步對此時形勢(即圖五居中的局面)的估值是正三(假如下A6最佳步),優勢已見損失。設黑方真的繼續下子,下在A6格,而仍然讓黑再下一手棋,斑馬前瞻十六步對此時形勢(即圖五居右的局面)的估值是負十一(假如下C7最佳步)!於此可見,黑方連下三手棋,即使下的都是最強手,形勢竟會由優勢變成劣勢!這是黑白棋中盤階段獨有的現象。
想想下的如果是中國象棋,在中局階段,要是同樣地乙方讓甲方連下三手棋,而且下的都是最強手,甲方只會形勢愈來愈好,怎會像黑白棋般形勢竟由優變劣!圍棋也會跟中國象棋一樣,要是讓一方連下三手最強的棋,形勢也一樣會愈來愈好,而不會像黑白棋般形勢竟由優變劣!如此類推,再想想國際象棋、日本將棋、五子棋等等的同樣情況,亦無一例外的是連下幾手棋形勢會變得愈來愈好。所以,說「不下之下」理想棋步是黑白棋獨有的,絕不為過。
明白了這些,我們也就會明白為何「不下之下」在黑白棋世界裡地位極其重要,是黑白棋手非常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