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1-03-06 08:26:22
《六月飛霜》自是好詞,但在這小小的只能寫不逾千字的專欄裡,卻委實沒法充分地說出它的好,但願能從局部見整體。
《六月飛霜》的古典意象,是天垂異象,寓示人間有大冤屈,如鄒衍、竇娥二案。林夕大抵僅取「天垂異象」這一含意,而受冤屈的,當是地球或大自然。香港的報上有人說:這詞是想大家思索「人類不斷進步」到底是否好事?人類真正需要的是甚麼呢?相信這說法只說中一部份。比如詞中這一小段:「如何憑人力綑綁一剎夕陽?如何憑財力去扭轉天亮?」讀者應會聯想到人類一度曾以為憑「進步」的科學可以征服大自然,呼風則風到,喚雨則雨到。但原來不是!即使風雨能呼喚,往往都有代價,還是科學家們事前估料不到的。可奈那些不斷求「進步」的往蹟,已鑄成不少錯誤,導致天垂異象,比如極寒極熱的天氣,千年不遇的水災旱情之類。
可是,詞裡更多時候是描述人類自身的諸多矛盾衝突與失控,諸如「習慣附和大家講的真理都得到獎賞,未慣十字路口挑選方向,離隊要膽量……」、「誰來斗膽講仙丹會斷腸?誰有膽去相信過激立場?人人一把口一百種真相,誰說得漂亮?」學究點說,這些都是常見的社群心理,也是使人類自我制肘及萌生共孽的內因。林夕以矛盾衝突之筆示現之,又以質詢的句法向欣賞者詰問之,在在都加強了詞作的張力,讓大家感受到理性的交鋒結果卻產生非理性。
林夕這詞的潛台詞之一,應是盼望大家都來正視天垂異象的寓示,能否不再損害地球、損害大自然?此外,上一段道及的那些社群心理表現,千年不變,到何時才能有良好的改變?猜想亦是詞人深切關懷及為之痛心的。
chinaunix网友2011-05-13 18:20:36
我不太會中文 但事實上 當我們共同追求事物同時 我們把世界變成怎樣? 這是活生生的經濟戰場 不是嗎? 讀書是為了受人支配? 追求理想? 到了最後我們又得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