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7-20 08:46:35
昨天在書展買了一冊《四川揚琴史稿》,大部份原因是為了一首名為《四川將軍令》的樂曲。
說起這《四川將軍令》就話長。這樂曲原本只是喚作《將軍令》,但在香港,一提到《將軍令》,人們所想起的,只會是長期給用作黃飛鴻電影系列的片頭音樂的那首《將軍令》,也就是後來給填上詞由林子祥唱的《男兒當自強》的那個旋律。
為了有所區別,後來有人便把另一首《將軍令》改稱《四川將軍令》。有時,黃飛鴻影片用的那首,就索性叫作「黃飛鴻《將軍令》」。坦白說,兩首《將軍令》,我更喜歡《四川將軍令》,因為既有威武雄壯的段落,更有沙場激烈廝殺的緊張場面,黃飛鴻《將軍令》相比起來,只有文場,沒有武場,便不免乏味一點。
六十年代香港的粵語武俠電影,鮮有不用《四川將軍令》作配樂的,也因此,每聽這首樂曲,真是滋味無窮,也相信是那個年代香港人的共同生活經驗。年前,周星馳的《功夫》,刻意在電影裡用回像《四川將軍令》等這類當年粵語武俠片常用的配樂,當然是讓香港人非常過癮地懷舊,不過,也讓更多華人認識到有《四川將軍令》這樣優秀的傳統樂曲。現在於網上以《四川將軍令》作為搜尋目標,準能找到許多項目,不過大都是跟《功夫》配樂有關的。
可是《功夫》裡並沒有整首的《四川將軍令》,所以要是你在網上找到這些項目,能聽的就只會是《四川將軍令》的後半截,要聽整首的《四川將軍令》,恐怕還得另找唱片來聽,香港龍音曾出版過一張《武林春秋》(唱片編號:RB
話說回來,為何這首《將軍令》,要稱作《四川將軍令》以作區別,原因是它是從四川揚琴曲牌《將軍令》發展出來的,四川揚琴是一種曲藝,邊打琴邊唱故事,後來也發展出一些專供揚琴演奏的揚琴曲牌。《四川揚琴史稿》裡就談到:
據四川洋琴老藝人雷子雲在五、六十年代教授學員時介紹:「《將軍令》是在《鬧台》之後編成的,首次將《將軍令》以引、慢、中、快的段式奏完此曲的人是易德全,當時是民國二十年春(1931),洋琴行會在城中東西南北四面各設一館唱琴,易德全被分在北館中與葉南章、涂少全等人一起擺館唱琴,在演出三國劇目《大宴董卓》時,
書中還對這《將軍令》的音樂做了一點分析,恕不詳引了。
龍音這張《武林春秋》,封面拼貼滿粵語武俠片的劇照,
可見內裡的樂曲,都曾用作粵語武俠片的配樂。以此作招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