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10648
  • 博文数量: 112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19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3-12 16:4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12)

文章存档

2009年(4)

2008年(108)

我的朋友

分类: 系统运维

2008-04-16 09:19:57

郭長祐/DIGITIMES

前言:雖然許多人都看好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應用及市場,且感測節點的電路在技術層次上並不高,但即便如此,感測節點的電路設計仍有諸多的挑戰,這些挑戰皆是現場環境因素 所造成,使WSN變成「知易行難」的1項電子工程技術……

廣告

近 年來無線感測器網路(WSN)的應用議題愈來愈熱,然多數人或許不知,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最原初構想是來自軍事用途,即是用於戰場、戰區看守之用,好減輕人 力衛哨的負擔,之後才產生出各種的延伸應用。而今WSN到底有哪些應用呢?這方面的舉例相當多,且每種應用例子都深具吸引力。

例如家庭自動化用途,在家庭各處佈建感測器節點(Sensor Node),由節點進行溫度感測,然後將各節點的感溫數據進行回傳,並對數據進行研判,以決定是否要調整空調,是將中冷轉為強冷,或將中冷轉為送風等等,對建築物而言可以用來做自動化的中央空調運作。

類 似的,空調能自動感測、自動調節,建築的照明也能如此,各佈建的節點可配置光感的亮度感測器,然後回報各位置的亮度,如此就能通知各照明燈或電動百葉窗是 否該因應調整。同樣的作法,感測器內可設置煙霧感測,如此就可以建立起自動消防系統,或設置動作感測,就可以做為保全系統。

或 者,建築物的地下停車場也可以進行感應,每個車位設置一個感測器節點,如此停車之前就能知道還有幾個車位,且車位分佈在各層的那個位置。再者,對醫院而言 可以在各病患身上設置多個感測器節點,包括心跳、血壓、體溫等感測,並把資料集中回傳到護理站,省去護士逐一查房巡視的心力,同時在病患危急時能在第一時 間做出反應。

家庭或建築運用只是WSN諸多種應用的一種,事實上在產業控制、環境研究等領域有更廣泛的應用,例如將感測器 節點佈建在工廠各處,就可以知道某處的鍋爐是否溫度過高,某個管線是否壓力過低等等。或者在大自然環境中佈建感測器節點,透過廣泛且長時間的記錄,來瞭解 大自然的變遷或環境污染等情形。

另外WSN也能用於橋樑的應力檢測,在橋樑各位置設置感測器節點,以感應橋樑的應力壓力或車輛經過後的震動程度,因此找出脆弱位置,並進行事先性的補強,以避免橋樑坍崩的事故發生。

還有,對能源公司而言,長達數百、數千公里的輸油管、天然氣管也必須進行壓力與溫度等監督,對此必須在輸送管上每隔數公尺就設計一個感測器節點,以此進行監控,一旦有油氣外洩(壓力減低)就能即時回報,並盡快到現場搶修。

以上列舉的種種都是WSN的應用,這些應用都有個特點,即是需要設置多個節點來進行感測,節點的多寡視應用而定,建築的消防煙霧偵測可以每隔3公尺設置1個節點,油管的壓力偵測可以每隔30公尺設置1個節點,此外每個病床上的病患可以依據不同的病況還設置多個節點。

雖然節點用數不同,但都少不了要大規模、大數目地運用,事實上這也是WSN市場之所以迷人的原因,只要研發、設計一次感測器節點,就可以大量生產與佈建,不斷生產後就能將最原初的研發投入成本均攤至極低,使每一節點的生產利潤達到最高。

不 過,感測器節點的研發卻不容易,雖然感測器節點內的硬體規格相當簡單,僅有運算力薄弱的微控制器(或微處理器)、小容量的記憶體、以及電源電路、感測器等 組件,但要將節點體積設計到極嬌小、功耗用電設計到極低、機構及電路設計成高度抗環境性等,就成了電子工程技術上的多項挑戰,到底感測器節點的設計有哪些 難點?本文以下將對此進行討論。(附註1、2)

抗環境性

感 測器節點有些會設置在屋內,然也有許多會設置在戶外,由於會在各種環境下佈建及設置節點,所以節點必須具備現場環境的因應能力,現場環境可能極寒冷、極炎 熱、極乾或極濕、或有大量沙塵,或經常晃震(設置在汽車內或橋樑上),這些都不能對節點的感測產生影響,也不能對節點內的電路運作產生影響,同時也不能對 感測後的資訊傳遞產生影響。

關於這些就相當考驗節點設計,不僅考驗節點的機構(外殼)設計,也考驗內部電路的設計,另外也考驗通訊傳遞的設計。

所 謂考驗通訊傳遞的設計,是一旦某個節點要進行感測數據傳遞時,若A中繼節點失效時(可能是毀損、電力用盡或暫時的不明原因而導致失效),會懂得自動將數據 改由B中繼節點來繞徑傳遞,最終仍可將數據傳達最後方的資訊收集站。關於此在無線通訊的協定(Protocol)設計上就要格外用心。

體積性

由於感測器節點要裝佈在現場環境,為了盡可能方便、容易地進行現場裝設,所以節點的體積可說是愈小愈好,最好能在裝設後仍不會讓人感受到節點的存在。

要 想達到盡可能的小巧,單是純機構外殼著手是不夠的,倘若機構內的電路不能夠更加小巧,那麼機構能夠縮密的程度也有所限。因此許多人提議必須將微機電系統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術運用於感測節點上,使感測器及相關電路能夠更為嬌小,進而使外部機構有機會再縮小。

省電性

省電性也是感測節點設計的一大挑戰,原因在於節點的體積已被要求盡可能縮小,所以節點內可以放置的電池,其體積也不可能太大,如此節點自身的可用電量將極為受限。

其 次,各節點佈建在廣大的現場環境,如果各節點經常電力用盡,就必須額外出動現場人員至現場為各節點換替電池,如果經常要勞動到現場人員,則使用感測節點的 意義性將大減。所以感測節點必須能長時間獨立運作,如此節點內的電路就必須盡可能地省電,為了省電就必須讓晶片盡可能使用先進的半導體製程,同時也盡可能 使用先進的微機電系統製程。

事實上省電確實是現階段WSN節點研發上的一大難題,特別是在電源電路的設計上,即便是將現有 針對手持式應用而設計的電源晶片運用到WSN節點內,其省電性依然是遠不如預期,如此也迫使電源晶片業者設計出體積更嬌小、更具電源轉換效率的電源晶片, 這同時也是電源晶片下一個努力的目標方向,也極可能是電源晶片的下一個大獲利市場。

不斷精省節約電路用電是一個方法,另一個方法則是從軟體層面下手,針對節點內的控制軟體與通訊協定來調整,讓節點在沒有感測、沒有回傳資訊時盡可能處於省電狀態,如此也可以精省用電。

不 過,一味減少用電依然是不夠的,許多WSN領域的學術研究人員、業者等開始提議能從現場「搜刮(Harvest)」電力的方法,如果節點佈建的位置有日 照,則可以在節點外部設置太陽能面板,自行進行太陽能發電。或者,設置在橋樑上,用來感測橋樑各位置的晃震程度的節點,則內部可以設計一個晃震發電裝置, 一旦晃震就可以自行發電。

當然,這些就地取電、就地發電的作法,也不能違背前述的「體積嬌小」的原則,所以這些發電設計也必須盡可能縮小體積,最後依然不得不用上微機電系統技術。

自我組態性

節點的現場佈置必須盡可能容易,最好只要派員到現場放置即可,不需要在意方位、角度等,如果每個節點都要仔細調整才能完成佈建,那佈建的速度將會受影響。

因 此,節點內的電路必須自己能進行組態設定,自行確認自身是處於那個感測網路之下,自身是屬於整體網路中的哪一個角色位置等等,這些就必須倚賴節點內的程式 設計與協定設計才能達成。更簡單地說,此屬於節點的網路智慧性設計,多半要倚賴軟體程式設計來達成,以軟體方式實現的好處,是未來能快速改善、提升節點的 智慧性。

功效電路彈性

由於不同的應用需要不同的感測特性,有的只需要感測溫度,有的只需要感測震動,有的則是同一個節點同時感測亮度與溫度,所以不可能只用一種感測節點的設計就能滿足各種現場需求。

雖 然如此,但也並不表示要為每個特性感測而設計截然不同的節點電路,事實上只有感測器、制動器(如果有的話)、控制軟體等方面需要改變,其餘部分可以維持一 致,也因此節點內的電路可以設計成子板的方式來彈性替換。不過,子板作法雖較具彈性,但也會使電路所佔的整體容積加大,關於此在設計時就必須權衡取捨。

除了感測方面有可能不同外,現階段有關WSN的無線通訊標準也更有不同,有的使用Bluetooth,有的使用ZigBee,也有人使用Z-Wave等,所以不僅感測電路方面需要模組化、子卡化設計,通訊電路也可能有此需求。

進一步的,既然感測電路可能更替,如此供電設計也必須連帶改變,再加上同的環境現場有不同的用電、取電方式,所以供電電路也必須保有換替彈性。總歸而言只有「運算」及「記憶」方面的電路最固定,可以高度整合性設計,其餘在現階段都有保持彈性的必要。

阅读(135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