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621152
  • 博文数量: 385
  • 博客积分: 21208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439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9-30 13:4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85)

文章存档

2015年(1)

2014年(3)

2012年(16)

2011年(42)

2010年(1)

2009年(2)

2008年(34)

2007年(188)

2006年(110)

分类: LINUX

2007-01-01 19:41:18



Linux 内存管理子系统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2.4的kernel。

关于本文的组织:

我的目标是‘导读’,提供linux内存管理子系统的整体概念,同时给出进一步深入研究某个部分时的辅助信息(包括代码组织,文件和主要函数的意义和一些 参考文档)。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我本人在阅读代码的过程中,深感“读懂一段代码容易,把握整体思想却极不容易”。而且,在我写一些内核代码时,也 觉得很多情况下,不一定非得很具体地理解所有内核代码,往往了解它的接口和整体工作原理就够了。当然,我个人的能力有限,时间也很不够,很多东西也是近期 迫于讲座压力临时学的:),内容难免偏颇甚至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存储层次结构和x86存储管理硬件(MMU)

这里假定大家对虚拟存储,段页机制有一定的了解。主要强调一些很重要的或者容易误解的概念。


存储层次

高速缓存(cache) --〉 主存(main memory) ---〉 磁盘(disk)

理解存储层次结构的根源:CPU速度和存储器速度的差距。

层次结构可行的原因:局部性原理。

LINUX的任务:


减小footprint,提高cache命中率,充分利用局部性。


实现虚拟存储以满足进程的需求,有效地管理内存分配,力求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参考文档:

《too little,too small》by Rik Van Riel, Nov. 27,2000.

以及所有的体系结构教材:)


MMU的作用

辅助操作系统进行内存管理,提供虚实地址转换等硬件支持。


x86的地址

逻辑地址: 出现在机器指令中,用来制定操作数的地址。段:偏移

线性地址:逻辑地址经过分段单元处理后得到线性地址,这是一个32位的无符号整数,可用于定位4G个存储单元。

物理地址:线性地址经过页表查找后得出物理地址,这个地址将被送到地址总线上指示所要访问的物理内存单元。


LINUX: 尽量避免使用段功能以提高可移植性。如通过使用基址为0的段,使逻辑地址==线性地址。


x86的段

保护模式下的段:选择子+描述符。不仅仅是一个基地址的原因是为了提供更多的信息:保护、长度限制、类型等。描述符存放在一张表中(GDT或 LDT),选择子可以认为是表的索引。段寄存器中存放的是选择子,在段寄存器装入的同时,描述符中的数据被装入一个不可见的寄存器以便cpu快速访问。 (图)P40

专用寄存器:GDTR(包含全局描述附表的首地址),LDTR(当前进程的段描述附表首地址),TSR(指向当前进程的任务状态段)


LINUX使用的段:

__KERNEL_CS: 内核代码段。范围 0-4G。可读、执行。DPL=0。

__KERNEL_DS:内核代码段。范围 0-4G。可读、写。DPL=0。

__USER_CS:内核代码段。范围 0-4G。可读、执行。DPL=3。

__USER_DS:内核代码段。范围 0-4G。可读、写。DPL=3。

TSS(任务状态段):存储进程的硬件上下文,进程切换时使用。(因为x86硬件对TSS有一定支持,所有有这个特殊的段和相应的专用寄存器。)

default_ldt:理论上每个进程都可以同时使用很多段,这些段可以存储在自己的ldt段中,但实际linux极少利用x86的这些功能,多数情况下所有进程共享这个段,它只包含一个空描述符。

还有一些特殊的段用在电源管理等代码中。

(在2.2以前,每个进程的ldt和TSS段都存在GDT中,而GDT最多只能有8192项,因此整个系统的进程总数被限制在4090左右。2。4里不再把它们存在GDT中,从而取消了这个限制。)

__USER_CS和__USER_DS段都是被所有在用户态下的进程共享的。注意不要把这个共享和进程空间的共享混淆:虽然大家使用同一个段,但通过使用不同的页表由分页机制保证了进程空间仍然是独立的。



x86的分页机制

x86硬件支持两级页表,奔腾pro以上的型号还支持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 Mode和三级页表。所谓的硬件支持包括一些特殊寄存器(cr0-cr4)、以及CPU能够识别页表项中的一些标志位并根据访问情况做出反应等等。如读写 Present位为0的页或者写Read/Write位为0的页将引起CPU发出page fault异常,访问完页面后自动设置accessed位等。


linux采用的是一个体系结构无关的三级页表模型(如图),使用一系列的宏来掩盖各种平台的细节。例如,通过把PMD看作只有一项的表并存储在 pgd表项中(通常pgd表项中存放的应该是pmd表的首地址),页表的中间目录(pmd)被巧妙地‘折叠’到页表的全局目录(pgd),从而适应了二级 页表硬件。


6. TLB

TLB全称是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用来加速页表查找。这里关键的一点是:如果操作系统更改了页表内容,它必须相应的刷新TLB以使CPU不误用过时的表项。


7. Cache

Cache 基本上是对程序员透明的,但是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导致大不相同的性能。linux有许多关键的地方对代码做了精心优化,其中很多就是为了减少对cache 不必要的污染。如把只有出错情况下用到的代码放到.fixup section,把频繁同时使用的数据集中到一个cache行(如struct task_struct),减少一些函数的footprint,在slab分配器里头的slab coloring等。

另外,我们也必须知道什么时候cache要无效:新map/remap一页到某个地址、页面换出、页保护改变、进程切换等,也即当cache对应的那个地址的内容或含义有所变化时。当然,很多情况下不需要无效整个cache,只需要无效某个地址或地址范围即可。实际上,

intel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用,cache的一致性完全由硬件维护。



关于x86处理器更多信息,请参照其手册:Volume 3: Architecture and Programming Manual,可以从获得


8. Linux 相关实现

这一部分的代码和体系结构紧密相关,因此大多位于arch子目录下,而且大量以宏定义和inline函数形式存在于头文件中。以i386平台为例,主要的文件包括:


page.h

页大小、页掩码定义。PAGE_SIZE,PAGE_SHIFT和PAGE_MASK。

对页的操作,如清除页内容clear_page、拷贝页copy_page、页对齐page_align

还有内核虚地址的起始点:著名的PAGE_OFFSET:)和相关的内核中虚实地址转换的宏__pa和__va.。

virt_to_page从一个内核虚地址得到该页的描述结构struct page *.我们知道,所有物理内存都由一个memmap数组来描述。这个宏就是计算给定地址的物理页在这个数组中的位置。另外这个文件也定义了一个简单的宏检查 一个页是不是合法:VALID_PAGE(page)。如果page离memmap数组的开始太远以至于超过了最大物理页面应有的距离则是不合法的。

比较奇怪的是页表项的定义也放在这里。pgd_t,pmd_t,pte_t和存取它们值的宏xxx_val



pgtable.h pgtable-2level.h pgtable-3level.h

顾名思义,这些文件就是处理页表的,它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宏来操作页表。pgtable-2level.h和pgtable-2level.h则分 别对应x86二级、三级页表的需求。首先当然是表示每级页表有多少项的定义不同了。而且在PAE模式下,地址超过32位,页表项pte_t用64位来表示 (pmd_t,pgd_t不需要变),一些对整个页表项的操作也就不同。共有如下几类:

[pte/pmd/pgd]_ERROR 出措时要打印项的取值,64位和32位当然不一样。

set_[pte/pmd/pgd] 设置表项值

pte_same 比较 pte_page 从pte得出所在的memmap位置

pte_none 是否为空。

__mk_pte 构造pte

pgtable.h的宏太多,不再一一解释。实际上也比较直观,通常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宏的意义来了。pte_xxx宏的参数是pte_t,而 ptep_xxx的参数是pte_t *。2.4 kernel在代码的clean up方面还是作了一些努力,不少地方含糊的名字变明确了,有些函数的可读性页变好了。

pgtable.h里除了页表操作的宏外,还有cache和tlb刷新操作,这也比较合理,因为他们常常是在页表操作时使用。这里的tlb操作是 以__开始的,也就是说,内部使用的,真正对外接口在pgalloc.h中(这样分开可能是因为在SMP版本中,tlb的刷新函数和单机版本区别较大,有 些不再是内嵌函数和宏了)。


8.3 pgalloc.h

包括页表项的分配和释放宏/函数,值得注意的是表项高速缓存的使用:

pgd/pmd/pte_quicklist

内核中有许多地方使用类似的技巧来减少对内存分配函数的调用,加速频繁使用的分配。如buffer cache中buffer_head和buffer,vm区域中最近使用的区域。

还有上面提到的tlb刷新的接口

8.4 segment.h

定义 __KERNEL_CS[DS] __USER_CS[DS]


参考:

《Understanding the Linux Kernel》的第二章给了一个对linux 的相关实现的简要描述,



物理内存的管理。

2.4中内存管理有很大的变化。在物理页面管理上实现了基于区的伙伴系统(zone based buddy system)。区(zone)的是根据内存的不同使用类型划分的。对不同区的内存使用单独的伙伴系统(buddy system)管理,而且独立地监控空闲页等。

(实际上更高一层还有numa支持。Numa(None Uniformed Memory Access)是一种体系结构,其中对系统里的每个处理器来说,不同的内存区域可能有不同的存取时间(一般是由内存和处理器的距离决定)。而一般的机器中 内存叫做DRAM,即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对每个单元,CPU用起来是一样快的。NUMA中访问速度相同的一个内存区域称为一个Node,支持这种结构的 主要任务就是要尽量减少Node之间的通信,使得每个处理器要用到的数据尽可能放在对它来说最快的Node中。2.4内核中node
阅读(1789)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 关于自旋锁的一点笔记

下一篇:内联汇编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